摘要: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小憩醒来,枕头上印着一摊口水,凑近一闻,那股怪味道让人恨不得立刻把枕巾扔进洗衣机;甚至有时,自己都觉得口水“有点臭”,更别说去想象别人的了。然而,真到情侣接吻,双方却往往十分享受,完全感受不到恶心和抵触。难道爱情真的能“麻痹”嗅觉神经?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小憩醒来,枕头上印着一摊口水,凑近一闻,那股怪味道让人恨不得立刻把枕巾扔进洗衣机;甚至有时,自己都觉得口水“有点臭”,更别说去想象别人的了。然而,真到情侣接吻,双方却往往十分享受,完全感受不到恶心和抵触。难道爱情真的能“麻痹”嗅觉神经?还是身体里发生了你不知道的秘密变化?
小李今年28岁,平时对清洁很讲究,一点异味都能让他打退堂鼓。有次女朋友问他:“为什么你吻我的时候不嫌弃我的口水呀?”小李一愣,仔细回想,平时最讨厌别人把杯子递给自己,哪怕上面沾了唇印都会皱眉,可每次和女友接吻时,却丝毫没有恶心的感觉。难道这真是传说中的“恋爱滤镜”作祟?如果口水归根结底是臭的、脏的,为什么大多数情侣在亲吻时却觉得甜蜜而不是难堪?
难以解释的“反常现象”背后,其实是人体和大脑的微妙协作。科学解释来了,真相或许会让你大跌眼镜!
别小看人类的口水。专家指出,健康成年人每日分泌约1~1.5升唾液,保证口腔始终处于“润滑”状态。但当你觉得口水有味道、甚至有点臭时,背后其实有科学机制。
口水本身,刚刚分泌出来是几乎无色、无味、无臭的。之所以会出现“刺鼻”的味道,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唾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酶,长期暴露后被空气中的细菌、酶促反应分解,生成硫化物与其他代谢产物,从而产生特殊异味。流口水后枕头发臭,就是这种典型例子。
口腔卫生状况。如果口腔有未清理的食物残渣、龋齿或牙周疾病,局部滋生的腐败性细菌同样参与唾液的分解,使气味变得更重。夜间唾液分泌减少时,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导致早晨口气更为明显。
有研究显示,口腔菌群失衡是导致口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唾液的作用还包括抑制细菌、保护牙齿、促进消化等,功能相当多样,并不单纯是“脏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口水会臭,那为什么情侣接吻时,却不觉得恶心?这里的答案,关乎大脑、荷尔蒙和生理反应联合作用。
接吻时唾液“没有时间变臭”。情侣亲吻时,口水交换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并且双方口腔密闭,唾液基本不会与空气充分接触,避免了氧化和细菌作用,自然不会产生难闻气味。
大脑释放“快乐激素”,让你忽略不适。医学研究证实,亲吻行为能让大脑释放多巴胺、肾上腺素、催产素等激素。这些“快乐分子”带来快感、激发安全感,同时少了警觉和厌恶反应。甚至有心理学家认为,爱意会调节本能排斥,让我们“自动屏蔽”那些原本觉得不适的信息。
恋爱“滤镜”是真实存在的。有专家指出,“爱人之间的亲密互动,触发脑内奖励系统,产生类似对美味食物、精美艺术的欣赏反应。”(数据见《Lancet Psychiatry》2018年发布相关研究),这种机制放大了愉悦、淡化了厌恶,把身体自带的“报警按钮”短暂屏蔽。
心理归属与情感信任降低排斥感。人在亲密关系里,更愿意“打破边界”,愿意靠近和接受对方,包括唾液在内的身体分泌物也会被本能接受。
所以,接吻不嫌口水,绝不是“作死”,而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智慧。
其实,唾液远比我们想象的有用:
自洁: 唾液稀释和冲刷食物残渣,并含免疫蛋白、溶菌酶,有抑菌、抑制口腔疾病风险的作用。
润滑: 让食物易咽下,保护黏膜防止划伤。
消化: 内含“淀粉酶”,进入口腔即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甜味来源: 你细品会觉得唾液微甜,是因为残留在口腔内的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产生微甜体验。如果嘴里长期异常甜,有时也要警觉糖尿病、神经或口腔感染等疾病信号。
跟风“用口水消毒”可不可取?其实,虽然唾液中有少量溶菌酶,可杀死部分细菌,但其杀菌能力有限。相反,口水中可能携带致病菌,伤口抹口水反而容易感染,医学上并不推荐这样做。
坚持清洁口腔,每日至少刷牙两次,配合使用牙线,减少牙垢堆积和细菌繁殖。
饮食宜清淡,少吃高糖高粘、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助于预防口臭和牙病。
多喝水,维持唾液正常分泌,改善口腔自洁功能。
定期口腔检查,一旦出现溃疡、异味、牙龈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
最后,给有“接吻恐惧症”的朋友一句建议——如果你因心理障碍不能享受亲密,别自责,可以开诚布公地和伴侣沟通,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健康关系的建立从自信和信任开始,科学认知远比自我恐吓更重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人体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Eaton WW, Bienvenu OJ, Miloyan B. Specific phobias. Lancet Psychiatry. 2018;5(8):678-686.
4. https://www.webmd.com/oral-health/what-is-saliva
5. Sweet Taste in Mouth: Causes, Symptoms, Treatments, and Prevention BY JAMES CONCATO · PUBLISHED OCTOBER 8, 2017 · UPDATED JANUARY 23, 2018
来源:月浩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