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一定要背的10篇古文!你会背几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9:10 1

摘要:很多人一提起古文就犯怵,觉得“背这玩意儿除了考试,平时能用上吗?”其实真不是!你信不信,咱们平时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是从这些老文章里来的;甚至遇到事儿想不开时,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帮你稳下来。下面这10篇,没那么多晦涩的硬骨头

很多人一提起古文就犯怵,觉得“背这玩意儿除了考试,平时能用上吗?”其实真不是!你信不信,咱们平时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是从这些老文章里来的;甚至遇到事儿想不开时,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能帮你稳下来。下面这10篇,没那么多晦涩的硬骨头,全是藏着人生道理、读着有画面感的好东西,背会了真能记一辈子。

1. 《论语·学而》(选段)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春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赏析:这两段简直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小时候背“学而时习之”,只觉得是应付上课,后来才懂——学完能用、朋友远道而来的开心,还有别人不懂你也不生气,这才是真舒服的状态。后面“三十而立”那段更绝,现在咱们聊“到年纪该干啥”,不还在拿这个当参照吗?短短几句,把学习、交友、做人、成长全说透了,记下来一辈子都能用。

2.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谁没幻想过“桃花源”啊!陶渊明太会写了——先写桃花林有多美,再写钻小洞突然“豁然开朗”,接着是良田美池、鸡犬相闻,连老人小孩都乐呵呵的。关键是这里的人不知道外面有汉朝、魏晋,躲开了所有战乱,这不就是咱们心里“世外桃源”的原型吗?最后找不着了更绝,留了个念想,让你总觉得“说不定真有这么个地方”,背的时候就像跟着渔人走了一趟,画面感拉满。

3. 《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这篇短到爆,但超有骨气!刘禹锡被贬了,住个破房子,还能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房子破没事,我人品好就行!你看他写的日常:台阶长苔藓、草色映进门,跟朋友聊的都是有文化的人,弹弹素琴、看看经书,没有噪音也不用加班,多舒服。最后还拉诸葛亮、扬雄比,说“我这房子跟他们的一样,咋会陋呢?” 读着就觉得特解气,做人就得这么豁达,不在乎外在,只在乎自己的活法。

4. 《木兰诗》北朝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这就是古代版“女英雄爽文”啊!木兰太酷了——爸爸要当兵,她没哥哥,就自己替父出征,买马买装备那一段,读着都觉得飒。然后打仗十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多勇猛;回来不要官,就想回家,多实在。最有意思的是结尾,战友们惊得不行:“跟你打了十二年仗,居然不知道你是女的!” 最后用兔子比喻,又俏皮又点题,谁背了不记得木兰这个又孝又勇的姑娘?

5. 《滕王阁序》(节选核心段落)王勃(唐)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王勃这文采,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这一段全是名场面——“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九月的秋景写得跟画似的;“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滕王阁的高和美一下子就出来了。最绝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现在咱们形容晚霞和秋水,不还得搬这句吗?读着就像站在滕王阁上,看着晚霞、孤鸟、秋水连一片,连渔舟的歌声、大雁的叫声都在耳边,画面、声音全有了,背下来感觉自己都有文化了。

6. 《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赏析:读《出师表》,真的会被诸葛亮的“忠”戳到心!他写这篇的时候,要去北伐,放心不下刘禅,字字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先讲现在蜀国多危险,再教刘禅怎么用人、怎么做事,还回忆自己“躬耕南阳”,先帝三顾茅庐的恩情,说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现在要去北伐,就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最后还说“不效,则治臣之罪”,多敢担责啊!没有华丽的词,全是实在话,读着读着就懂了,为啥后人都佩服诸葛亮,这才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赏析:欧阳修这篇,读着就觉得“舒服”!他被贬到滁州,不抱怨,反而找乐子——写滁州的山、酿泉、醉翁亭,还有早上傍晚、春夏秋冬的景色,全是让人放松的画面。最妙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现在咱们说“醉翁之意不在此”,就从这来的。后面写老百姓游山、太守设宴,大家喝酒、射箭、下棋,热热闹闹的,欧阳修自己“苍颜白发”醉在中间,这不就是“与民同乐”吗?没有一点官架子,全是接地气的快乐,背下来都觉得心情变好。

8.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范仲淹这篇,格局直接拉满!开头写岳阳楼的景,“衔远山,吞长江”,多壮阔;然后写雨天登楼的“悲”、晴天登楼的“喜”,对比超明显。但最牛的是后面——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当官还是被贬,都要忧民忧君,最后抛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真的能影响人一辈子,现在说“有担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读着就觉得浑身有劲儿,做人就得有这股子胸怀,不光想自己,还得想更多人。

9. 《赤壁赋》苏轼(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赏析:苏轼的《赤壁赋》,读着就像跟着他夜游赤壁,又爽又治愈!开头写清风、明月、江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感觉自己也飘在江上,要成仙了。然后客人吹箫,声音又悲又怨,聊起曹操当年多牛,现在也没了,感叹人生太短。关键是苏轼的回答——“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水在流但没消失,月亮圆缺但没增减,换个角度看,人和天地都是“无尽”的,还不如享受眼前的清风明月。这话说得太通透了!不管遇到啥烦心事,读这段就觉得“没必要纠结”,苏轼的豁达真的能传染人。

10.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明)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赏析:宋濂这篇,简直是“学霸成长日记”!他小时候没钱买书,就借别人的抄,天寒地冻手指冻僵了也不停;后来去百里外找老师,老师态度差,他就恭恭敬敬等着,不敢顶嘴;上学路上走深山大雪,脚冻裂了都不知道,住旅店吃不好、穿得破,跟同学比差远了,但他一点不羡慕,因为“心里有读书的乐”。现在咱们条件这么好,读这个真的会惭愧——原来真正的喜欢,是能扛过所有困难的。背这段不仅能学古文,还能当“励志素材”,不想努力的时候读一遍,立马有动力!

你看,这10篇古文里,有陶渊明的“桃花源”帮你藏点小向往,有诸葛亮的“出师表”教你懂担当,还有苏轼的“赤壁赋”带你看开烦心事——根本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老祖宗把日子过明白后,留给咱们的“心里话”。哪怕现在记不全也没关系,先存着、读着,等哪天你走在路上看见晚霞,突然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就知道这份记忆有多值了。

来源:柠檬不檬也不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