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冒流感齐高发?风寒 / 风热 / 流感一篇文章分清!附用药 + 护理指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9:11 1

摘要:秋风起,凉意渐浓,医院儿科、呼吸科的就诊量也跟着 “升温”—— 孩子鼻塞流涕、大人头痛发热,不少家庭一不留神就被感冒 “缠上”。

秋风起,凉意渐浓,医院儿科、呼吸科的就诊量也跟着 “升温”—— 孩子鼻塞流涕、大人头痛发热,不少家庭一不留神就被感冒 “缠上”。

而且同样是鼻塞咳嗽,有的吃点感冒药就好转,有的却越吃越重;有的休息两天就恢复,有的却高烧不退、浑身酸痛。

其实,关键在于没分清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还是凶险的流感。今天这份 “辨症 + 用药 + 护理” 全指南,帮你精准应对秋季呼吸道问题。


一、为啥秋天成了 “感冒流感重灾区”?

秋季之所以成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本质是 “气候多变” 与 “病原体活跃” 的双重作用。

气候刺激呼吸道:初秋 “秋老虎” 余温未散,午后仍显燥热;晚秋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可达 10℃以上。

这种 “忽冷忽热” 的变化,会让鼻腔、咽喉等呼吸道黏膜频繁经历 “收缩 - 扩张”,屏障功能变弱,细菌、病毒更容易入侵。同时,秋季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环境会加速黏膜水分流失,使其变得脆弱易受损,给病原体可乘之机。

流感病毒进入活跃期:流感病毒对温度敏感,秋季的温湿度恰好适合其存活与传播。加上开学后学生聚集、职场人群通勤密集,病毒通过飞沫、接触快速扩散,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被感染。

免疫力 “换季失守”: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出汗多,进入秋季后,身体一时难以适应 “敛藏” 的节奏,免疫力出现短暂波动。尤其是老人、孩子、熬夜人群,免疫系统防御能力较弱,更容易成为感冒、流感的目标。


二、风寒、风热、流感到底怎么分?

普通感冒分 “风寒”“风热”,流感则是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三者症状相似但危害和处理方式天差地别,可通过 “5 大维度” 精准区分:

1. 风寒感冒:受凉引发,怕冷明显

典型诱因:淋雨后、夜间踢被子、早晚穿太少等受凉情况,多发生在气温骤降的晚秋或初冬。

核心症状:

鼻涕:清水样清涕,量多,擦了又流;舌苔:舌苔薄白,舌质偏淡;咳嗽:干咳为主,声音轻,喉咙发痒但不红肿疼痛;发热:发热轻(通常 37.5-38℃),怕冷明显,常裹被子、穿厚衣仍觉冷;

其他:可能伴随头痛、全身酸痛,但症状较轻,精神状态尚可。

2. 风热感冒:热邪侵袭,喉咙先痛

典型诱因:初秋 “秋老虎” 燥热、长期待在空调房、吃太多辛辣油炸食物等,导致体内积热,多发生在早秋或气温波动大时。

核心症状:

鼻涕:黄稠鼻涕,量少且不易擤出;舌苔:舌苔黄腻或薄黄,舌质偏红;咳嗽:咳嗽频繁,声音响亮,可能伴有黄稠痰液;发热:发热重(通常 38℃以上),怕冷不明显,甚至怕热、想吹风;

其他:喉咙红肿疼痛明显,可能伴有扁桃体肿大,口干舌燥、想喝水,精神略显萎靡。

3. 流感:病毒突袭,全身症状重

典型诱因:接触流感患者、去人群密集场所未做好防护,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核心症状:

发病速度:起病急,往往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突然不适;发热:持续高热(39-40℃),持续 3-5 天,吃退烧药后易反复;全身症状: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明显,头痛剧烈,乏力嗜睡,食欲大幅下降,部分人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鼻塞、咳嗽、喉咙痛相对较轻,后期可能加重;传染性:发病前 1 天至发病后 5 天均有传染性,家人、同事易陆续被感染。


三、对症处理:不同类型,用药与护理大不同

1. 风寒感冒:祛寒保暖是关键

用药原则:以辛温解表、散寒疏风为主,避免使用清热类药物(否则会加重寒气)。

推荐药物: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居家护理:

多喝温热饮品:生姜红糖水(生姜 2 片 + 红糖 1 勺煮 10 分钟)、葱白煮水,帮助驱寒;做好保暖:穿宽松保暖的衣物,夜间用热水泡脚(水温 40℃左右,泡 15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清淡:吃小米粥、面条等温热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寒凉食材(如西瓜、螃蟹)。

2. 风热感冒:清热润燥是核心

用药原则:以辛凉解表、清热疏风为主,禁用温燥类药物(否则会加重体内热气)。

推荐药物:百蕊颗粒、风热感冒颗粒,银翘解毒片等。

居家护理:

补充水分:多喝温水、菊花茶、梨水,缓解喉咙干痛;降温散热:发热时可用湿毛巾敷额头,室内保持通风,避免穿太厚捂汗;饮食调理:吃梨、柚子、冬瓜等清热润燥的食物,避免辛辣、油炸、甜食。

3. 流感:抗病毒 + 隔离防护,警惕并发症

用药原则:普通感冒药无法治疗流感,需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需遵医嘱或药师指导。

居家护理:

严格隔离:单独住一间房,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传染家人;退热止痛:高热时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注意间隔 4-6 小时,避免过量),缓解肌肉酸痛;补充营养:多吃鸡蛋、牛奶、蔬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警惕并发症: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 5 天、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症状,立即就医(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四、用药雷区: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感冒用药不当可能伤肝伤肾,这 3 个 “坑” 一定要避开:

01雷区 1:

多种感冒药混着吃:很多感冒药成分重叠(如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同时吃 2 种及以上,会导致成分过量。比如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这是我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

02雷区 2:

感冒就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和流感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增加耐药性风险。只有感冒后期出现黄脓痰、流脓涕且持续 3 天以上(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才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

03雷区 3:

症状一消就停药:部分人吃 2 次药感觉好转就停药,可能导致病毒未被彻底清除,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按说明书或医嘱服满疗程,普通感冒通常服药 3-5 天,流感抗病毒药物需服满 5 天。


五、秋季预防:3 招远离感冒流感

增强免疫力是基础: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孩子 10-12 小时),避免熬夜;每周 3-4 次有氧运动(快走、慢跑、跳绳),每次 30 分钟;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和蛋白质(瘦肉、豆制品),均衡营养。

做好防护切断传播:去商场、学校等密集场所戴口罩;回家后先洗手、换外套,手机、钥匙用酒精擦拭;家里每天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调节环境适应气候:早晚温差大时,采用 “洋葱式穿衣”(内层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随气温增减;室内干燥时用加湿器(湿度保持 50%-60%),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受损。

努努熊温馨提示:

普通感冒一般 7 天左右可自愈,若感冒超过 7 天未好转,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咳血痰等症状,无论哪种类型,都需及时就医。

秋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早辨症、早处理、科学护理,才能少遭罪、快康复~

来源:九华华源药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