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略层面:过度依赖高杠杆与周期误判:万达的成功得益于其高杠杆模式,但在2017年行业调控收紧后,此前的海外大规模收购(如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成为负担。与李嘉诚提前变现资产不同,万达未能预见周期转折,战略上出现了误判。
阿基点评:王健林和万达集团的现状,是高杠杆扩张模式在行业转折点与自身战略误判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①万达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
战略层面:过度依赖高杠杆与周期误判:万达的成功得益于其高杠杆模式,但在2017年行业调控收紧后,此前的海外大规模收购(如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成为负担。与李嘉诚提前变现资产不同,万达未能预见周期转折,战略上出现了误判。
资本层面:对赌协议引爆债务危机:为寻求上市,万达签订了带有回购条款的对赌协议。然而,珠海万达商管四次冲击港股均告失败,直接触发了年息高达8%的股权回购条款,这成为压垮万达现金流的关键一步。
行业层面:商业地产竞争加剧与模式变革:外部环境上,各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激增,同时电商、直播带货也分流了大量线下客流,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增速放缓,使其传统模式的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②行业难题与出路
万达的困境是整个房地产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普遍面临负债率高企、现金短债比低(半数房企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债务)、融资渠道收窄等难题。
解决之道在于:
1.从“开发商”转向“运营服务商”:学习华润、龙湖等企业,大力发展持有物业运营和轻资产管理业务,这些业务能贡献超过60%甚至90%的利润,抗风险能力更强。
2.全力去库存、保交付、建“好房子”:加快销售回款,并响应政策,在住房品质、配套设施、智慧社区等方面提升产品力。
③王健林如何东山再起?
盘活剩余资产,精细运营:万达仍运营着数百座万达广场,商业管理面积巨大。坚守并精细化运营这些存量资产,利用其稳定的出租率(仍保持98%)持续产生管理费和租金分成,是恢复造血的基础。
推进深度轻资产化:即使广场出售,万达仍可凭借其品牌和运营经验继续负责管理。彻底转向输出管理、品牌和技术的轻资产模式,虽单笔收入降低,但能以更低的成本和风险扩大规模。
引入战略投资,化解债务:寻求与国企或实力雄厚的长期资本合作,是解决巨额债务、恢复市场信心的可能路径。
地产行业由盛而衰的洗牌局面应该给每个企业老板敲醒警钟,风险意识永远是第一位,你过往所谓的成功经验那都是过去,持续关注政策变化,持续学习,跟紧时代趋势,别盲目自信!
这么多上市公司人家背后各种融资、律师、分析等团队背景够牛逼了吧,在经济周期和时代趋势面前,哪里起来,就从哪里跌倒,很现实!
超强的风险意识和充足的现金流+良好的融资规划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义!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