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提升学生“精气神”,打造学校最硬的软实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8:20 1

摘要:精气神”一词,本义指生命体的元气和活力,移用于教育场景,则是一所学校的“集体人格”与“文化气场”。它既表现为学生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步履矫健的昂扬风貌,更内隐为价值认同、目标笃定、彼此成就的精神共同体。许多学校把“精气神”简单理解为“早读声音大、课间跑操齐、校

精气神”一词,本义指生命体的元气和活力,移用于教育场景,则是一所学校的“集体人格”与“文化气场”。它既表现为学生目光炯炯、声音洪亮、步履矫健的昂扬风貌,更内隐为价值认同、目标笃定、彼此成就的精神共同体。许多学校把“精气神”简单理解为“早读声音大、课间跑操齐、校服穿戴整”,结果陷入“表面繁荣”——学生一离校就萎靡,教师一松手就反弹。本文在原有“管理达成统一—真诚获取认可—活动引领思想—精神自然追随”四步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脑科学、组织行为学及全国50余所“活力校园”的田野调查,给出一份可落地、可评估、可持续的升级版操作手册,供中小学各学段按需取用。

学生“精气神”的提升,首先依赖于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严格且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涵盖学习纪律、生活作息、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通过外在约束引导学生形成内在自律,实现物理层面与行为层面的统一。

具体而言,学校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管理条例》《宿舍文明公约》等制度文本,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多方联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管理网络,确保制度落地见效。例如,在早读、晚自习、课堂听讲等环节加强巡查与反馈,杜绝迟到、早退、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在宿舍管理中注重卫生、作息与公共秩序,营造整洁、安静、有序的生活环境。

此外,管理不是简单的“管束”,而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在执行纪律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让学生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从而主动遵守、自觉维护。通过规范的管理,学生逐渐养成专注、守时、自律的行为习惯,为“精气神”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对学校与教师的认同感,是“精气神”形成的情感基础。缺乏情感认同的教育,难以触及学生内心,更无法激发其精神动力。因此,学校与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与持续的关注,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应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与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谈心交流中传递关怀与期待。例如,通过“一对一”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家庭走访等方式,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增强其归属感与安全感。学校也可设立“校长信箱”“心理健康中心”“学生权益委员会”等渠道,倾听学生声音,回应学生诉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

真诚的关怀不是形式上的嘘寒问暖,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理解。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重视、被信任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学校的教育理念,更主动地参与校园生活,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学校,在行为上积极向上。

学生“精气神”的提升,不能仅靠说教,更需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实践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引导思想、塑造品格。学校应精心设计具有教育意义、趣味性与参与性的群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例如,可组织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经典诵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思想政治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与文化自信;通过“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展示周”等文体科技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借助“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环保行动”等公益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活动设计应注重系统性与延续性,形成“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的常态机制,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及时总结,帮助学生从参与中感悟,从体验中成长。

当学校在管理、情感与活动三个层面形成合力,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内化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从而在精神层面形成自觉追求。这一过程不是强制灌输的结果,而是自然生长的产物,是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的升华。

此时,学生的“精气神”不再依赖于外在监督,而是源于内心的信念与动力。他们会在学习中保持专注与热情,在生活中展现文明与自信,在集体中体现担当与合作,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与乐观。这种精神风貌,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成效的生动体现。

精气神不是“口号”,不是“军训”,不是“鸡血演讲”,而是一套“环境—情感—文化—数据”耦合的复杂系统。它始于纪律,成于认可,强于活动,终于信仰。当学校把“要学生有精气神”转化为“让学生忍不住想精气神”,教育就发生了真正的“自我驱动”。

精气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对学校而言,“精气神”不是零散的、自由的精神状态,而是统一的、整体的文化特质。它如同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色与管理水平的外在体现。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多元化的活动引导,学校能够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使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良好精神风貌与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

来源:安子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