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健康大讲堂|这个病发病后致死率近乎100%!这些防控举措关乎你我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1:57 1

摘要: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我国主题为“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当下饲养宠物的家庭渐多,淄博高新区机关医院全科门诊主任医师彭翠珍提醒,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近乎100%,但它并非“不治之症”,及时规范做好预防与

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我国主题为“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当下饲养宠物的家庭渐多,淄博高新区机关医院全科门诊主任医师彭翠珍提醒,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近乎100%,但它并非“不治之症”,及时规范做好预防与暴露后处置,就能有效阻断病毒感染,为公众健康筑牢防线。

病毒传播途径明确,两类场景最易“中招”

“狂犬病病毒的传播路径并不复杂,但日常易被忽视。”彭翠珍介绍,动物咬伤或抓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携带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其唾液中的病毒会通过伤口直接侵入人体;其次,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病毒体液也需警惕,比如被流浪猫狗舔舐伤口、眼结膜接触到带毒血液等,都可能引发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移植狂犬病患者器官的传播途径极为罕见,但从疾病防控的严谨性出发,仍需纳入认知范畴。而在所有传播场景中,未接种疫苗的宠物及流浪动物是主要风险源,这也为后续预防措施指明了方向。

发病四阶段渐进,“恐水”是典型信号

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四个阶段,症状随病程推进逐渐加重。彭翠珍解释,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长短与咬伤部位(头面部咬伤潜伏期更短)、伤口严重程度及病毒量密切相关,部分案例潜伏期可短至数天或长达数年,这也导致部分人被咬伤后因“暂无不适”而放松警惕。

当疾病进入前驱期(持续2-4天),患者会出现低热、头痛、烦躁等全身症状,且伤口处会有“蚁走感”,这是病毒开始侵袭神经系统的早期信号;进入兴奋期后,“恐水”成为典型症状——患者见水、闻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都会引发严重咽肌痉挛,伴随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等表现;最终进入麻痹期(持续6-18小时),患者肢体软瘫、面部表情消失,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预防有章可循,宠物管理是第一道防线

防控狂犬病,预防比处置更重珍介绍,家养宠物主人需牢记两大要点:一是定期为猫狗接种狂犬病疫苗,从源头阻断病毒传播;二是外出遛宠必须使用牵引绳,避免宠物攻击他人或接触流浪动物感染病毒。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避免随意逗弄、抚摸流浪猫狗是降低暴露风险的关键,尤其是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需在成人陪同下远离陌生动物,减少意外接触。

暴露后“黄金处置”,两步操作可救命

“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第一时间规范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是阻断发病的核心措施。”彭翠珍给出明确处置流程:首先用20%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后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伤口,切勿包扎过紧;随后需尽快前往正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由医生根据暴露级别制定疫苗接种方案,严重咬伤者还需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快速中和局部病毒。

她特别提醒,即使被咬伤后未立即出现不适,也需按要求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切勿因“侥幸心理”拖延,以免错过最佳防控时机。

来源:战略宏图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