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周刊|以中医药国际化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7:24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加速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播

新重庆-重庆日报 唐丽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加速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播和产业的输出,更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关键板块。重庆应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寻找开放新动能,将中医药国际化作为构建重庆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战略抓手,有效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打造中医药国际合作立体化网络。中医药国际化不仅关乎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涵盖教育推广与产业融合的多维进程。重庆要通过构建“医疗—教育—产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合作网络,全面提升中医药国际合作能级与影响力,打造中医药国际化的西部战略枢纽和示范窗口。一是深化医疗服务合作。依托重庆中医医疗资源,鼓励本地中医医疗机构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合作,在海外国家建设高水平的国际中医诊疗中心和远程会诊平台,为改善当地居民健康状况提供帮助,推动中医诊疗标准和服务模式走出去。同时,积极吸引海外患者来渝就医,感受巴渝中医药“良方妙计”的特色魅力。二是创新教育培训合作。发挥重庆中医药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与境外院校、医疗机构共建中医药海外学院或培训基地,推动合作国家的高校学生、医护人员在本土或来渝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扩大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招收规模,为合作国家培育本土化中医人才,增强在国际行业中的话语权。三是拓展产业贸易合作。利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资源,鼓励沿线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组建中药新药研究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渝产道地药材、中药制剂及衍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加强中医药文化多样态对外宣传。多样态对外传播以更柔化、更精准的方式增强文化叙事的吸引力、穿透力和认同感,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认知习惯与信息获取偏好,有效破除跨文化认知壁垒,提升传播实效。重庆应主动布局中医药海外社交新媒体平台,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传播体验平台,实现中医药文化的高效、精准和广泛传播。一是利用新媒体打造重庆中医药国际品牌。深入挖掘巴渝道地药材、百年老字号和独特诊疗技术等文化资源,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准投放和分众化传播,以生动鲜活的内容提升国际辨识度和美誉度。二是制作“中医药+中文”系列教育宣传产品。制作中医理论动画科普、名医故事短剧、养生短视频等多形态内容,将文化传播与中文学习深度融合,推动海外受众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中医理论和中国哲学。三是加强数智技术应用。通过AI技术让海外用户获得“沉浸式”中医文化体验,开发AI中医数字人交互平台,提供智能问诊、功法教学等个性化服务,以科技力量助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探索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参与路径。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是对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有助于中医药产品通过海外市场的注册和认证,突破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限制。重庆应借助国际组织平台,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标准化,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一是重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生产标准化。加强中药生产标准化,基点在上游药材端,抓手在下游成药端,二者互为唇齿。以落实《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契机,重点推进中药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建设。推进种植标准化、采收标准化、质量控制标准化、储存与运输标准化等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重庆市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品种目录等,探索制定道地中药材分级标准,建设渝药信息与溯源服务平台,构建中药全产业链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根据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充分借助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推动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价、质量控制等国际标准和规范。鼓励重庆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标准化制定领域的合作,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协调制定国际传统医药标准和监管规则。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