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湖州“土特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6:51 1

摘要:近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5个“土特产”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实践案例,长兴县“一枚鸡蛋”、吴兴区“一只蟹”和安吉县“一片叶”三大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5月,在全省“土特产”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作推进会上,首批浙江省“土特产”新品名单发布,湖州的白玉蟹等10个产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王洁涵 伊凡 摄 记者 谢尚国 摄

文/记者 陆晓芬 史舒频

过了秋分,江南水乡遍地丰收之景,瓜果上新、河蟹膏丰、稻米飘香……

近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5个“土特产”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实践案例,长兴县“一枚鸡蛋”、吴兴区“一只蟹”和安吉县“一片叶”三大案例脱颖而出,成功入选。5月,在全省“土特产”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作推进会上,首批浙江省“土特产”新品名单发布,湖州的白玉蟹等10个产品入选,全市共8家重点企业跻身榜单。加之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湖州“土特产”全产业链总产值高达24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这些无不印证了湖州“土特产”的扎实内涵与雄厚实力。

今年,浙江省提出“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简而言之,卖啥价?咋做大?走多远?对此,记者走访多地多企及有关部门,探寻这三问的湖州答案。

一问:卖啥价?

一枚鸡蛋能卖到多少钱?

长兴县泗安镇长潮岕村村民吴林发近年的认知被刷新了:一枚鸡蛋能最高卖到3元。这是过去不敢想的价格。

什么样的鸡蛋能值这个价?市场为何愿意买单?答案藏在位于该镇的浙江凤集食品有限公司。在这里,蛋鸡住着恒温“楼房”,自动化喂料车精准投喂,轨道上的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控鸡群健康,大幅提升养殖效率。

这座集照明、饮水、喂料、集蛋、温控、清粪于一体的全程智能化“未来鸡场”,实现了1人管理10万羽蛋鸡的高效模式。公司负责人陈根介绍,这里产出的鸡蛋达到可生食标准,零售价是普通鸡蛋的4到5倍。

鸡蛋并非湖州传统“土特产”,实为“新特产”。据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借助全省蛋鸡产业集群项目契机,湖州蛋鸡产业加速发展,去年产量达1.6万吨,约8亿枚。市场的反应同样热烈,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可生食鸡蛋品类销量同比显著增长。

如何让原本可能“养在深闺”的优质产品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广受欢迎的“市场尖货”?这枚鸡蛋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湖州的路径:依托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秋风送爽,蟹肥膏黄。吴兴区织里镇的蟹农沈建平气定神闲,他养殖的“湖州湖蟹”虽未正式上市,却通过线上线下已被客户预订一空。“牌子响,自然不愁销路。”他说。

近年来,湖州构建起“1+N+X”品牌运营体系:以市级“两山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整合“湖州湖羊”“湖州湖蟹”“湖州好大米”等区县特色产业品牌,汇聚众多经授权、达标准的优质农业主体,形成强大的品牌合力。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市、县级农业地方标准,将“土”与“特”的品质稳定固化、传承提升。数字化手段则打通了市场壁垒,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融入长三角供应链网络等,让“湖州味道”高效对接全国大市场。

一问:卖啥价?

二问:咋做大?

近日,安吉县天子湖镇古苑村的栀子基地里,漫山栀子果由绿渐黄,栀农们穿梭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栀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广泛应用于天然色素、食品、医药等领域。“去年亩产近1000公斤,亩产值达1.3万元。”基地负责人刘童兴介绍,目前湖州栀子种植面积约5000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中药材之一。

在湖州,“一株草”也能开出“千金方”。安吉县孝丰镇潴口溪村抓住“食药物质”政策机遇,对铁皮石斛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出石斛挂面、石斛胶原蛋白肽冲剂等十余种新品,并融合文旅元素,推出林下露营、石斛咖啡、养生餐饮等业态,形成集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湖州从资源保护、生态种植、工艺创新等供给侧全面规划,提升中药材品质与附加值。”市中药材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强表示,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22万亩,产值超3亿元,产业生态正深度变革。

不只是中药材,湖州一产农业通过延伸二三产业、促进融合发展,为“土特产”注入几何级增长动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整合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链群融合新格局。

以德清雷甸杨墩枇杷为例,当地连续举办枇杷文化节,打造“枇杷仙子”IP,创新推出“冰火两重天”(枇杷棒冰与枇杷烧饼)等产品;将非遗技艺与枇杷结合,开发毛毡工艺品、枇杷漆扇等文创品,提升文化附加值。

“全链突围”已成共识。测算产值时,不再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涵盖加工、营销、服务等全链条价值。增值服务亦不断创新,如连续6年举办的湖州“好伴手礼”评选,已有116款优质特产获评金牌,成为“可打包的湖州记忆”。

一问:卖啥价?

三问:走多远?

在德清县乾元镇,一处废弃矿坑经生态改造,变身现代化“共富数字渔仓”。500个智能养殖桶整齐排列,每桶养殖2500尾鲈鱼,密度相当于传统一亩鱼塘,土地利用率提升10倍以上。这个全国单体最大的淡水鱼数字渔仓,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政府+数字化零售平台+科技企业+低收入家庭认养户”的四位一体共富模式。该模式针对当地1700余户低收入家庭推出“渔仓认养计划”,通过“订单养殖+技术托管”,提供稳定增收渠道。每池年均收益超千元,每户认养10池,年增收可达万元。

产业能走多远,关键在于扎根的深度与共享的广度。比如,长兴县针对蛋鸡产业农户参与度相对不高的特点,整合17个村社成立强村公司,以土地、资金入股凤集食品,建立“企业+村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300万羽高品质蛋鸡的村企合作共富模式,通过“建设—返租—分红”路径,让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走访中,我们还发现,湖州“土特产”的效益正溢出市域、惠及省外。安吉白茶在茶苗捐赠、技术输出后,于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成功种植,“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续写新篇;太湖蟹养殖技术支援新疆,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实现规模化养殖,成为当地增收新途径。

“土特产”归根究底还在于全产业链的完善。今年,湖州系统重构淡水鱼虾、优质粮油、名优茶叶、湖州湖羊、湖州湖蟹5条传统优势产业链和绿色禽蛋、精品果蔬、现代种业、健康食品、农旅融合5条新兴产业链,形成“5+5”产业链招商布局,制定“一链一方案”招商策略,系统推动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截至7月底,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181个、同比增幅达20.7%。

此外,湖州在招商引资中,特别注重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优先选择愿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互惠关系的企业。同时,通过建立风险保障基金、推广农业保险等方式,为产业链系上“安全带”,增强抵御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市农业农村局表示,将坚持“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协同+价值链提升+利益链联结”的路径,不断丰富“富”的内涵。重点健全模式链条,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促进家门口创业就业;立足产村融合,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经营,结合和美乡村片区建设,联动发展当地“土特产”。

据悉,今年湖州计划新培育产值超十亿元、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分别达到13条和2条。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