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面对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现实挑战,加之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方面已力有不逮。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全球共识应运而生,其在推动产业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
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面对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的现实挑战,加之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模式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方面已力有不逮。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理念和全球共识应运而生,其在推动产业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关键的统领角色,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提升与市场竞争力,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减少环境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当中,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和成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现代化进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积极顺应可持续发展趋势、参与构建实施可持续发展框架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手段;协调短期经济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冲突,与对手、供应链伙伴及政府在可持续发展场景下的互动,则是企业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和弯道超车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因此,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蕴含了丰富的极具探索价值的重要议题。
可持续供应链场景下应如何构建多层级产-供-销渠道模式、设计多元化营销策略和多主体回收策略?创新性绿色技术和再制造技术的研发、采用与供应链生产、回收等决策及协调机制会产生何种交互?低碳政策与碳排放制度又会给闭环供应链运营决策和绩效带来何种影响?《 》在闭环、绿色和低碳三类可持续供应链场景下对上述问题展开系统探讨。
可持续供应链系统 : 低碳、闭环与技术
许垒, 杜鹏, 洪宪培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
ISBN 978-7-03-079624-0
研究框架图
全书分5篇,共16章。第一篇是绪论与文献综述,为全书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篇关注闭环供应链中产品广告策略、回收渠道策略和回收努力策略优化,以及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问题;第三篇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再制造技术许可模式与供应链定价和回收等决策的交互,以及绿色供应链网络与协调机制设计;第四篇在排放总量控制、总量控制与交易及排放税等碳排放管制制度下研究生产和减排决策、选址-库存-路径联合优化,以及低碳供应链协调机制设计等问题;第五篇是结论与展望,对全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书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性研究成果和管理启示,力求能为从业人员和政府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决策辅助和建议,并引发思考与探讨。
该书是三位著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在闭环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和低碳供应链三个维度上进行了深度探索和理论创新。我欣喜地看到这部著作展现出的学术勇气与创新智慧。著者团队基于闭环、低碳和技术的视角构建了可持续供应链分析框架,成功破解了诸多理论难题。其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创新层面,更搭建了方法论的集成创新体系。研究团队将系统优化模型、博弈理论与数值仿真相融合,在保持数学模型严谨性的同时,增强了理论解释现实的力度。这种多维方法论的协同创新,确保了研究成果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效度。该书不仅关注理论创新,还注重实践应用,为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该书呈现的10余个决策支持模型,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该书构建了面向未来的研究议程,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数字技术赋能的供应链弹性增强机制、碳资产数字化管理范式以及人机协同的绿色决策系统等前沿领域,为学术界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李勇建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常务副部长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分会副主任
2024年11月1日
本书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为主题,围绕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低碳、闭环和技术这三个核心议题展开。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探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
全书技术路线图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 异质性渠道领导结构与逆向渠道选择的闭环供应链创新。现有的渠道领导结构文献多集中于正向供应链管理领域,忽略了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特别是在关于再制造的逆向渠道选择中,竞争环境下的逆向渠道选择决策问题。本书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深入探索了闭环供应链的异质性渠道领导结构以及逆向渠道竞争的影响。本书重点关注异质性渠道领导结构及其协调模式,探索零售商回收模式并扩展研究到回收商参与旧产品回收的三级供应链协调问题,考察异质性渠道领导结构下闭环供应链成员企业决策和供应链绩效,进一步探索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研究并行和串行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方案;此外,在三种逆向渠道的基础上,对比了竞争回收模式与非竞争回收模式以说明竞争强度如何影响最优决策,进一步考虑两种逆向渠道之间的竞争对逆向渠道决策和渠道绩效的影响。
2. 竞争、技术许可与回收再制造的绿色创新。目前已有多位学者从垄断角度研究供应链绿色技术投资、绿色产品设计和产能优化、绿色技术评估及绿色供应链网络设计等,部分学者从竞争的角度研究了废旧产品的回收问题。首先,本书扩展研究了对称情况下两个制造商之间的绿色水平的竞争问题,并考虑了竞争对手的绿色产品设计带来的增强替代效应,通过比较绿色产品设计的不对称竞争和对称竞争来验证竞争模式对零售商决策和绩效的影响;其次,本书探讨技术许可如何促进绿色技术的传播和应用,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绿色水平;针对租赁返回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活动,本书构建注重绿色可持续性的协调框架,以实现新产品生产、回收、库存和再制造等环节的绿色协同。这些创新性研究不仅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也为推动供应链绿色转型提供了实用的策略指导。
3. 碳排放规制下的产能投资与易逝品供应链协调策略创新。近几十年来,碳排放法规有效抑制了全球企业活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现有关于考虑产能投资的研究侧重于运输能力投资和生产能力投资,同时多位学者考虑碳排放的报童问题,以解决个别企业的最优经营决策和碳排放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而在协调易逝品供应链系统研究中,过去多位研究者针对不同的易逝品分别提出了集中式供应链系统与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协调策略。本书关注了碳排放背景下的生产和物流问题,结合技术创新因素,研究了企业在限额交易与碳税两种规制下使用新技术的最优产能扩张决策,填补了考虑碳排放的产能投资与物流管理的研究空白;将碳价或碳税作为企业成本和产能扩张决策的一部分,扩展研究了碳排放规制下运输或物流领域产能投资的报童问题。针对易腐易逝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本书创新性地考虑了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巧妙比较了用于协调该供应链系统的收益-成本分享合同和两部定价合同。
作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我深信这部著作将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与实践价值。这部著作适用于三类读者群体:对于学术界,其价值在于构建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系统性分析框架,提出的理论命题与方法论创新可作为深化研究的起点;对于企业管理者,低碳供应链协调机制与绿色技术扩散模型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实用工具;对于政策制定者,回收责任分担机制研究与转型路径展望,为设计市场化环境政策提供了科学支撑。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碳中和进程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时,值此专著付梓之际,谨向作者团队致以诚挚祝贺。它不仅是学术探索的里程碑,更是面向可持续未来的行动指南。期待这一研究成果能激发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实践,共同推动供应链管理从“效率工具”向“文明载体”的范式跃迁。
朱庆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讲席教授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可持续运营与管理系统分会主任委员
2024年11月6日
本文摘编自《可持续供应链系统 : 低碳、闭环与技术》( 许垒, 杜鹏, 洪宪培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一书“第1章 绪论”“前言”“序一”“序二”,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9624-0
责任编辑:徐 倩
为响应“双碳”和“供应链创新”国家战略需求,本书从企业和供应链层面的运营、创新与营销角度入手,紧密结合绿色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前沿,分别从闭环供应链的渠道结构、回收努力与广告策略,绿色供应链的产能、技术与回收策略,低碳供应链的市场、减排与规划管理三个维度研究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的系统设计、策略优化与协调机制设计,探索并揭示“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管理机制和逻辑,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作用。本书从创新、营销、运营等全方位角度聚焦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综合采用博弈论、数学优化、数值仿真等多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开展研究以达成研究目标。
本书可供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阅读参考。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来源:科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