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依据:当前国家《“十四五”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AI 智能与教育融合是落实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的核心路径,并非可选趋势,而是必须顺应的国家教育发展大局。
一、AI 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是国家政策和方向
1、政策依据:当前国家《“十四五” 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AI 智能与教育融合是落实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的核心路径,并非可选趋势,而是必须顺应的国家教育发展大局。
2、现实需求:新高考改革下,“分层教学、个性化发展” 成为核心要求,AI 智能能精准匹配学生学情,破解传统教学 “一刀切” 的痛点,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3、管理理念:作为学校管理者,需站在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的高度,将 AI 智能应用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搞短期应付,而是系统布局、稳步推进,确保每一步都贴合教育本质。
二、平板教学是教育的未来:成绩即时展现 + 因材施教 + 教育助手 + 无限连接
1、成绩即时展现:通过平板搭载的 AI 批改系统,学生作业、随堂测试提交后可实现 “秒批”,自动生成错题分析报告与班级学情图谱,教师无需耗费大量时间统计,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知识薄弱点,实现 “教学靶向性改进”。
2、因材施教:平板结合 AI 智能体可构建 “个性化学习路径”—— 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自动推送基础巩固题与微课;针对学有余力学生,推送拓展性习题与竞赛资源;教师可依据 AI 学情数据,开展 “1 对 1” 或 “小组式” 精准辅导,真正让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
3、教育助手:平板内置的教育资源库(含校本课件、名师示范课、学科工具等)可大幅降低教师备课负担;课堂上的 “抢答、投票、实时批注” 等功能,能激活学生课堂参与度,解决传统课堂 “互动难、反馈慢” 问题;课后还可通过平板推送分层作业,避免 “重复刷题” 浪费时间。
4、无限连接:一方面实现 “家校协同”,家长可通过平板端实时查看学生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避免 “家校信息断层”;另一方面实现 “资源共享”,可对接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甚至与省外名校开展 “平板同步课堂”,缩小我校与顶尖学校的教育差距。
三、本校发展平板教学的决心:明年全部展开,大力推广,招聘已改政策
1、时间节点明确:2026 年新学期起,实现平板教学 “全覆盖”—— 高一年级作为起始年级率先全面落地,高二、高三年级通过 “过渡期培训 + 试点班级带动” 逐步推进,避免年级断层,确保教学衔接顺畅。
2、推广保障措施:成立 “平板教学专项工作组”,由校长牵头、教务主任具体负责,成员涵盖骨干教师、信息化专员、德育教师,明确 “培训、实践、督导、反馈” 四大职责,每周召开推进例会,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3、招聘政策优化:新教师招聘中,增设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考核环节(含平板操作、AI 教学工具使用等),优先录用有平板教学经验或持有 “教育数字化能力证书” 的应聘者;同时,将 “平板教学技能” 纳入现有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参考指标,引导教师主动提升。
四、不要害怕 AI 智能教学,平板就是一个工具,积极应对,认真对待
1、破除认知误区:部分教师担心 “AI 替代教师”,实则 AI 的核心作用是 “解放教师重复劳动”(如批改、统计),教师的 “情感关怀、思维引导、价值塑造” 功能是 AI 无法替代的 —— 平板只是工具,教师才是教学的主导者。
2、积极应对策略:建立 “老带新、强带弱” 帮扶机制,选拔首批掌握平板教学技能的骨干教师担任 “导师”,一对一指导薄弱教师;学校聘请专业信息化讲师,每月开展 1 次集中培训,同时设立 “技术支持热线”,信息化专员 24 小时响应教师的技术问题。
3、认真对待要求:要求每位教师以 “专业态度” 对待平板教学,不搞 “形式化应用”(如仅用平板播放课件),而是深入研究 “平板如何服务教学目标”(如用平板的思维导图功能梳理知识体系、用视频功能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将工具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
五、做好平板教学:
1、平板 + AI 智能体 = 综合应用:构建 “课前 - 课中 - 课后” 全流程应用闭环 —— 课前,AI 根据学生上节课学情推送预习资料,平板记录学生预习疑问;课中,教师通过平板开展互动教学,AI 实时捕捉学生课堂反馈;课后,AI 批改作业并推送个性化巩固任务,平板同步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形成 “学情档案”,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本校优质校本资源(如骨干教师课件、校本题库)导入 AI 平台,让 AI 更贴合我校教学实际,避免 “通用资源与本校教学脱节”。
2、用心 + 靠时间 = 熟练应用 = 专业:“用心” 即要求教师主动研究平板功能与教学的结合点,例如用平板的 “批注功能” 开展作文互评、用 “数据统计功能” 分析学生答题思路;“靠时间” 即制定 “平板教学实践计划”,每周安排 1 小时 “自主练习时间”,每月组织 1 次 “平板教学技能竞赛”(如 “最佳互动课堂”“最精准学情分析” 评选),以赛促练、以练促熟;“熟练应用 = 专业” 即把平板教学能力纳入教师 “专业发展档案”,将其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维度,让 “会用平板、善用 AI” 成为我校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之一。
3、学校出资,助力发展,人生应用:学校全额承担平板教学相关费用,包括平板设备采购(学生平板采取 “学校统一采购 + 租赁 / 免费提供” 模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免费使用)、AI 平台年度服务费、教师信息化培训经费、技术维护费用;“助力发展” 不仅指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更指向教师与学生的长远发展 —— 教师掌握 AI 技能可提升职场竞争力,学生通过平板学习培养 “数字化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这些能力是未来大学学习、职场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此举本质是 “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铺路”。
六、奖励政策及标准
1、教师奖励:
1)平板教学示范课评选:每学期评选 “一等奖(3 名)、二等奖(5 名)、三等奖(8 名)”,分别给予 2000 元、1000 元、500 元奖金及 “教学创新能手” 证书,获奖课程纳入校本培训资源库;
2)“平板教学之星” 评选:每月从试点班级、全年级教师中评选 10 名,给予绩效加分(每次加 0.5 分,可累计),并在教职工大会上表彰;
培训奖励:教师主动参加校外信息化教学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学校全额报销培训费,且给予 500 元 / 次的学习补贴。
2、学生奖励:
1)“平板学习积极分子”:每月评选,标准为 “平板自主学习时长达标、作业质量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给予文具套装、书籍卡等奖励;
2)“个性化学习标兵”:每学期评选,针对 “通过平板 + AI 实现成绩显著提升” 的学生,给予校级表彰,并将其学习方法整理成案例分享。
3)班级奖励:每学期评选 “平板教学示范班级”(3 个),给予班级文化建设经费 1000 元 / 班,用于购买班级学习资源、开展班级学习活动。
七、10 月份是试验期,要学会 + 用好
1、试验范围:确定高一年级 3 个试点班级(涵盖不同层次学生),由 3 名骨干教师担任试点班班主任,搭配 1 名信息化专员全程跟进。
“学会” 目标与措施:
目标:10 月第一周完成试点班教师 “平板 + AI 基础操作” 集中培训(含设备使用、平台功能、常见问题解决),10 月中旬完成试点班学生 “平板学习规范” 培训(含学习功能使用、设备保护、禁止娱乐软件安装);
措施:组建 “试点班技术支持小组”,信息化专员每天驻点试点班级,随时解决师生操作问题;每周开展 1 次试点班师生座谈会,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2、“用好” 目标与措施:
目标:10 月底试点班实现 “三大应用”—— 课堂互动率不低于 80%、作业 AI 批改覆盖率 100%、个性化资源推送准确率不低于 90%,形成 1-2 个可复制的平板教学模式(如 “AI 学情驱动的分层教学模式”“平板互动式复习课模式”);
措施:建立 “试验期反馈台账”,每天记录试点班教学数据(如互动次数、错题率、学生满意度),10 月 30 日召开试点总结会,邀请非试点班教师旁听,分享经验、梳理问题,为 2026 年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八、会议总结
各位老师,推进平板教学与 AI 智能应用,不是一次简单的 “工具更新”,而是一场关乎学校未来、关乎学生成长的 “教育变革”。过去,我们凭借大家的敬业与坚守,让学校在区域内树立了良好口碑;今天,面对教育数字化的浪潮,我们既要保持 “教育者的初心”,更要拥有 “敢闯敢试的勇气”—— 平板不是冰冷的设备,AI 不是机械的程序,当我们把 “育人的温度” 注入其中,它们就能成为我们因材施教的 “得力助手”,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 “全新窗口”。
我知道,变革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可能是操作不熟练的焦虑,可能是方法不适应的困惑,但请大家记住,学校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 我们会提供最充足的经费保障、最专业的技术支持、最包容的试错环境。每一位主动学习、勇于实践的老师,都是学校发展的 “开拓者”;每一节用心设计的平板教学课,都是学生成长的 “铺路石”。
让我们以 “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舍我其谁” 的责任感,携手把平板教学这件事做细、做深、做好,让科技赋能教育,让创新点亮课堂,共同把我校打造成 “教育数字化示范校”,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插上 “科技的翅膀”,共同书写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校园的路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