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干了件大事,他们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把铅原子核变成了金原子核。
“铅变金”成真?科学家在对撞机中重现炼金术
202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干了件大事,他们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把铅原子核变成了金原子核。
这事听起来跟中世纪炼金术士的梦想一模一样,但它不是魔法,是实打实的粒子物理实验。
可能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说以后能靠实验室造金子赚钱了?
其实,这事远没那么简单。
大型强子对撞机大伙可能听过,它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地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之前它还帮着发现过希格斯玻色子,算是物理界的“明星设备”。
这次实验里,科学家让两个铅原子核以特别快的速度飞,快到接近光速那种,然后让它们擦着边过去,没真撞上,这种碰撞方式叫超外周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铅核会被另一个铅核的电磁场发出的虚光子“打”到。
虚光子你可以理解成一种无形的高能“炮弹”,被它打中后,铅核里的几个质子和中子就会掉下来。
铅原子核有82个质子,掉3个质子后,就变成有79个质子的原子核,这正好是金原子核的质子数。
这种元素之间的转变,在核物理里叫核嬗变。
负责记录这个过程的是ALICE团队,他们用专门的探测器捕捉到了铅变金的信号,证明这事真的发生了。
虽说铅真的变成了金,但这些黄金根本没法用。
首先是量太少了,实验做了四年,才生成860亿个金原子核,换算成重量只有一点点,少到得用小数点后好多零来表示,连肉眼都看不见。
要想凑出一克黄金,按这效率得等几千万年,还得花数万亿的电费,这成本比黄金本身贵太多了。
而且这些金原子核还“活不长”,它们刚生成的时候处于高能状态,特别不稳定,不到一微秒就会解体,变成其他粒子消失掉。
一微秒有多短?比你眨一下眼睛的时间还要短好多好多倍,根本没机会把它们收集起来。
更别说回收了,这些金原子核是以高能粒子的形式在对撞机的真空管道里运动,管道里是超高真空环境,跟宇宙空间差不多,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把这些粒子抓出来。
大部分碰撞的结果还不是生成金,更多是生成铊或者汞这类元素,黄金只是极少数情况。
这么看下来,用对撞机炼金真的不划算。
就像用火箭送快递,技术上能实现,但没人会真这么干,成本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其实科学家做这个实验,根本不是为了造黄金赚钱。
他们更想搞懂微观世界里的规律,这次实验第一次量化验证了核嬗变在这种情况下的可行性,帮着科学家更清楚地了解原子核的结构,还有电磁相互作用是怎么回事。
这些基础研究看起来离日常生活远,但往往能给后来的技术突破打基础。
比如未来要建的电子-离子对撞机,美国就计划在2030年左右建成一个,它主要用来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这次铅变金实验里记录的粒子发射规律、电磁相互作用的数据,都能帮着优化电子-离子对撞机的设计和实验方案,让未来的研究少走弯路。
而且这种基础研究的意义,往往超越了实验本身。
就像以前研究粒子物理的时候,没人想到后来会用到医学成像上,比如现在医院里的PET检查,就用到了粒子物理的原理。
说不定这次实验积累的知识,以后会在咱们想不到的领域发挥作用。
回头看,中世纪的炼金术士花了那么多时间,想把铅变成金都没成功。
现在科学家用对撞机实现了这个梦想,但大家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黄金了。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从来不是为了短期的物质利益,更多是想搞懂这个世界的本质,掌握塑造未来的能力。
来源: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