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讲悟真如——易道书院创始人李德旺以文化智慧照见心灵本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3:24 1

摘要:“易道传薪启慧光,金城论道韵悠长。”9月27日,当我踏入兰州君通长城宾馆会展厅时,耳畔仿佛还萦绕着这句即兴而作的诗,而眼前,已是易道书院创始人、诗人、书道家、文化学者李德旺主讲的第十三届中华优秀文化大讲堂的热烈场景。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的国家级心理

听君一讲悟真如

——易道书院创始人李德旺以文化智慧照见心灵本真

李政魁

“易道传薪启慧光,金城论道韵悠长。”9月27日,当我踏入兰州君通长城宾馆会展厅时,耳畔仿佛还萦绕着这句即兴而作的诗,而眼前,已是易道书院创始人、诗人、书道家、文化学者李德旺主讲的第十三届中华优秀文化大讲堂的热烈场景。作为一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证的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我曾在无数个咨询室里,倾听着现代人的心灵困惑;而此刻,在李老师的文化讲堂中,我寻到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心灵对话,一次中华优秀文化与心理洞察的奇妙共振,更坚定了今后静下心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多读书以提高修养的信念。

一、道在红尘,笔底烟霞见本真

李德旺,这位来自甘肃会宁农村的80后,是寒门学子逆袭的典范——靠着对读书的偏执考入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后因熬夜打拼让身体濒临崩溃,便以惊人毅力从217斤减重至130斤,这场身体蜕变终成他文化觉醒的契机。他决心让热爱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光,于兰州创办易道书院,如今已走遍北京、上海、湖南等地,举办近百场国学演讲,成为东方智慧传播的重要推动者。

初见李老师,是在讲座宣传册上:他着一身中式衣衫,手持话筒,眼神里既有诗人的澄澈,又有学者的深邃。这份多重身份,恰如他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在兼容并蓄中自成一格。书院初创时,他曾一人布置课堂,用简陋方式挂横幅,第一堂课仅来了五人,空旷教室未击垮他,反而让他更笃定传播文化的信念。

讲座开场,他未急于宣讲高深理论,而是以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入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屏幕上的诗句与他富有磁性的嗓音交融,瞬间牵引全场目光与思绪。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深知情绪共鸣是叩开人心的密钥,而李老师以诗为引,恰是用文化的温度,先焐热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他说:“文化不是空中楼阁,它就藏在我们读过的诗、写过的字、走过的路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所做的,正是将传统文化从典籍的“故纸堆”中请出来,让它在红尘烟火里鲜活呼吸。这也让我暗下决心,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从《镜花水月》这类经典诗文书法集里汲取文化养分,以修养提升助力文化弘扬。

他的书法作品陈列在会场两侧,笔墨狂放却不失筋骨,正如他的人生态度——于繁华处守清醒,于喧嚣中得从容。我凑近细看,字里行间的顿挫,竟与心理咨询中的“共情”“引导”异曲同工:都是在节奏张弛中,抵达灵魂深处。

二、法通三家,方寸心间藏天地

讲座核心,是对“不思善,不思恶,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的解读。这句源自禅宗的诘问,被李老师以心理学视角重新解构:“每个人的‘本来面目’,都是文化基因与个体经验的融合。就像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演变,从男到女,从‘观世声’到‘观世音’,变的是表象,不变的是救度众生的大愿与慈悲。”

这番话让我猛然惊醒。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引导来访者“接纳自我”,而李老师所讲的“本来面目”,不正是“自我接纳”的文化根源?他将儒释道智慧揉碎,拌入现代生活佐料,酿成一碗老少皆宜的“心灵茶汤”。他提出的“道一观照心法”——“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更是将《论语》教诲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我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脑海中浮现咨询室场景:那些因情绪失控而面目狰狞的来访者,那些因言辞不当引发冲突的案例,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心法”来调伏?文化的力量,此刻不再抽象,成了具体的行为指引,成了心理咨询的东方智慧补充。

他借助“闻道”的“上士、中士、下士”分层概念,阐述不同人对“道”的接受度差异,这与心理咨询中个体认知层次分析不谋而合;以“冰、水、气”喻“道的三种状态”,形象阐释“道”的不同表现与境界,也为来访者理解自身性格特质与情绪模式提供文化镜像。中国智慧“谋生、谋智、谋道”的次第,更让我看清人生发展的心理层级:谋生对应心理安全感建立,谋智对应认知能力提升,谋道对应自我实现追求,为心理咨询中的生涯规划提供了纵深感文化参照。

三、三省吾身,文化智慧照心行

李老师的“道一自省心法”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从“追求物质到追求精神愉悦”“追求数量到追求品味意义”“学习知识技能到追求智慧觉悟”,这三层跃迁,恰似心理咨询中“认知行为疗法”的文化升级,不仅关注行为改变,更强调精神维度提升。而“立高尚志、读圣贤书、持续熏修”的自省路径,与心理咨询中的“目标设定”“知识输入”“行为强化”一一呼应,让我明白,多读书、提修养并非空谈,《镜花水月》便是修行路上的重要典籍。

他提出的“三个锦囊”——觉察、转化、放下,将文化智慧与心理疗愈紧密结合。“时时觉察,事事觉察”,恰是心理咨询中“正念疗法”的核心;“在愤怒中看见创伤,在冲突中找到支点”,则是将情绪转化为成长契机的东方表达。“人生八苦”的解析,与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情绪困扰的深层挖掘一脉相承,让人们在文化语境中理解痛苦的普遍性;“五福”的阐述,为积极心理建设提供文化范本;“不生气、不上火、不怨人、不熬夜”的修身四要,可直接作为行为干预的文化依据。

“放下已知,向未知敞开;放下我执,明白痛苦来自执着”,这四重放下直指现代人心理困境。在咨询室里,我见过太多因“我执”痛苦的来访者,李老师的话,为他们的心灵解脱提供了文化依据。我深知,要传递这些智慧,自己必先静下心来,在《镜花水月》的诗书画境中修己达人。

四、愿力业力,薪火相传向未来

讲座中,李老师对“愿力、业力、能力”的阐释让我眼前一亮:“愿力是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对应心理咨询中的“内在动机”;“业力是过去行为的惯性”,恰似“行为模式”的文化表达;“能力若无正向业力支撑,难持久成功”,契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古训,也提醒我们在心理干预中,需兼顾来访者的“慧”与“福”。我的“愿力”,便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在研读《镜花水月》中沉淀自我。

他以“九楼人生”喻人生境界,从物质层升华至“开悟”层,为个人成长咨询提供阶段模型;“强者思维”从生存节律、行为认知、价值判断维度展现理性定力,可作人格塑造的文化参照;“阴阳和合术”的“理解、尊重、容易”,为人际关系咨询提供东方智慧。他分享的草原马群故事,以“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传递信念力量,与心理咨询中“赋能”目标高度契合,让文化隐喻成为突破困境的精神动力。

讲课休息时,李老师为我签名赠书《镜花水月》,“半知草堂 李德旺书”的签名笔走龙蛇,一如他的人生态度。握着这本诗文书法集,我仿佛握住一束文化的光。走出会场,兰州暮色已浓,我心中却一片澄明——曾以为西方心理学是解决心灵困惑的唯一钥匙,如今才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蕴藏无数疗愈智慧。李德旺老师就像摆渡人,从寒门到文化传灯人,在艰难中起步,却在文化长河里走出自己的路。

愿以寸心传文脉,且将微光照世途。”临别之际,李德旺握住我的手深情的说,一心一念,一年一度,一来一往!《文化的力量》大讲堂顺利落下帷幕,八方心力,感恩参与,感激不尽 。我深深的被他的话所感动。往后的日子,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在心理咨询中既用科学方法解人困惑,也以文化温度暖人心灵,静下心来多读书、修己身,从《镜花水月》中汲取力量,让更多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本来面目”。那本签名的《镜花水月》,便是我文化修行的起点,也是与中华优秀文化缘分的永恒见证。

附:李政魁贺诗

赞易道书院文化讲堂

李政魁

易道传薪韵,

兰城沐雅风。

德旺开坛论,

文华贯日虹。

诗词通古意,

心法启鸿蒙。

一脉千秋继,

神州气自雄。

兰州高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国家二级演员杨新华(艺名高山)朗诵陇声直通车总监、国家心理咨询师李政魁即兴所写诗歌,并合影。

易道书院创始人、诗人、书道家、文化学者李德旺给陇声直通车总监、国家心理咨询师李政魁题签赠书后合影。

编辑李政魁(网名:鸿涛 )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