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 增收 提质 移动电信普遍服务:修筑数字时代“高速路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3:24 1

摘要: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农牧民家中到现代化工厂,几十年来,数字的春风吹拂青藏高原,让科技惠民的种子在青海大地生根发芽。中国移动青海公司深入践行央企使命,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至远山沟谷、文化古堡、产业园区与乡村田野,为高原大地注入澎湃的数

→寺沟养殖区。郭麻日古堡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杰桑。“云上东峡”平台。青海宜化中控室。西宁下南关街游客络绎不绝。

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农牧民家中到现代化工厂,几十年来,数字的春风吹拂青藏高原,让科技惠民的种子在青海大地生根发芽。中国移动青海公司深入践行央企使命,在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至远山沟谷、文化古堡、产业园区与乡村田野,为高原大地注入澎湃的数字动能。

郭麻日古堡非遗木雕

借网“破圈”

黄土夯筑的城墙、幽闭狭长的巷道、岁月斑驳的藏式木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乡郭麻日村的郭麻日古堡,被誉为中国两千年屯垦戍边史“活化石”,是青海省年代最早、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

走进古堡,道路幽闭狭长、迂回蜿蜒,巷道最宽处约3米,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布局错综复杂;高大的夯土墙除院落入口外没有任何窗口,如同迷宫。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让“迷宫”中的网络不“迷路”?

青海移动黄南州分公司团队以“铁脚板+暖心话”走遍古堡街巷,与村民、文旅部门反复磋商,最终创新采用沿古建基座隐蔽铺设光纤、在古堡外围架设基站的方案。在不损伤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建成88个宽带端口,实现147户居民、5家民宿网络全覆盖,带宽达标率100%,整村实现5G全覆盖。

如今,古堡内的咖啡馆通过网络吸引游客,微型展馆借助数字技术展示历史,更让起源于元代的郭麻日木雕非遗“破圈”。

以桑杰家族为代表的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直播带货将精美的木刻雕版推向全国,让千年技艺在数字浪潮中绽放新光彩。电信普遍服务不仅为古堡文旅发展按下“加速键”,更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实现了“古建焕新”与“文化传扬”的双向奔赴。

5G赋能下南关街美食“出圈”

“来尝尝这青海特色的酸奶,酸甜可口!”“来来来,新鲜的羊肉串!”……走进西宁市城东区的下南关街,热闹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烤馕炉里麦香混着炭火气,肉串在铁架上滋滋作响,刚出锅的牛杂汤冒着热气。这条400米长的街巷仿佛弥漫着一种奇特的力量,绝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这条承载着老西宁“南壕”记忆的百年老街,因美食爆火,人流量激增,成为西宁新的文旅场景。青海移动紧跟发展趋势,对下南关街网络进行升级提速。“我们针对这一场景开展了5G部署工作,目前已经部署14处5G基站、10处4G基站。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这里的流量增长了约35%。”青海移动西宁分公司无线主管赵建勋表示。

流畅的网络成为商户经营增收的“法宝”。牦牛肉店老板尔萨一边开店,一边直播,通过线上直播销售牦牛肉、草膘羊肉,拓展了销售渠道,产品也进一步丰富,新增了各种口味的牛肉干。

“每天直播的收入在500元左右,比原来单一的线下销售多了一倍。”尔萨说。

随着5G-A建设的落地实施,西宁移动将再增设3处5G-A基站,以实现对整条美食街的5G-A网络全面覆盖,让更多人了解下南关街这一优质文旅场景,为西宁增添独特魅力与新特色。

数字乡村“踩云”增效增收

走进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政府,“云上东峡”平台大屏幕映入眼帘:一条条无形的网络沿着山谷延伸至村落,一块块显示屏中峰峦叠翠的美景跃然眼前,一组组动态监测数据实时显示着村民生活的变化……大屏幕上众多的清晰数据,让乡里的各方面工作一览无余。

“通过这一块屏幕,能将全乡的发展布局、各村现状、各类政务信息等直观显示出来,乡村管理更高效便捷。”湟源县东峡乡人民政府乡长马宗源说。平台设置的多个板块中,乡村旅游模块正在不断“成长”。原来,东峡乡的大黑沟景区在深山中,信号较弱,通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平台搭建,青海移动增设了基站,让这里的美景不仅实时展示在平台中,还通过网络传到千家万户。

“云上东峡”不仅推动富民产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更让乡村治理效率大幅提升,成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海标杆。

湟源县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寺沟养殖区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信号覆盖弱,导致养殖户需到村口等待草料运输信息,影响养殖效率。青海移动抽调党员突击队,在寒冬腊月仅用5天就建成4G基站,硬件投入80余万元,每年还投入5万余元维护费,让这片区域实现信号满格。如今,养殖户马先生转变销售模式,通过直播在网上卖牛,从“出栏找客户”变成了“网上客户等出栏”的预订式销售。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中国移动将电信普遍服务作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桥梁”,从网络覆盖到智慧应用,从产业赋能到民生改善,这一个个案例,正是中国移动“不让网络信号成为群众小康路上绊脚石”的生动实践,让数字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乡村角落。

5G专网激活青海宜化“智能工厂”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在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青海以5G专网建设为抓手,将电信普遍服务延伸至工业生产一线,为青海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型实践,正是中国移动赋能工业互联网的生动缩影。2023年,青海宜化依托青海移动建成的省内首个5G专网,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除了安全防控更严谨外,生产车间的运行参数也通过5G专网同步至云端,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以前每小时都要人工巡检,现在通过AI算法,能提前几个小时预警故障。”熊云新表示,5G的低时延特性让设备响应速度提升10倍。

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田德雨介绍,作为青海省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青海宜化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5G专网的应用,公司于2025年新晋成为“青海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竞争力,也为青海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据记者了解,目前青海移动以宜化为范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5G专网应用,助力更多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海移动的信号塔沿着逶迤山脊、蜿蜒公路,在平均海拔4058米的青藏高原上扎根矗立。这些钢铁架构打破了高原的地理阻隔,将数字信号送进牧民帐篷、偏远村落,支撑起高原文旅、生态监测、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非遗技艺借直播“破圈”,乡村治理靠“云上平台”提效,工业生产凭5G专网转型……数字时代的“高速路网”,解决了高原群众通信难、发展慢的痛点,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数字动能,让“数字中国”战略在高海拔地区落地生根。

《西海都市报》(2025年09月29日 第A5版:专版)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