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接受外媒采访,连着说了不少事。李在明不知道是为了特别表示站队,还是一种自我保护,竟然大谈中俄朝问题。其称,“看到中俄朝走近,我们很难做”。李在明上台后,对华表露出的一定的友好姿态,中国方面当然是看到的。但也看到有韩国人想
据新民晚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接受外媒采访,连着说了不少事。李在明不知道是为了特别表示站队,还是一种自我保护,竟然大谈中俄朝问题。其称,“看到中俄朝走近,我们很难做”。李在明上台后,对华表露出的一定的友好姿态,中国方面当然是看到的。但也看到有韩国人想要骑墙,两头摇摆。
9月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首次亮相,发表了备受关注的讲话。这一幕,令全球目光聚焦,不仅仅是因为李在明首次亮相国际舞台,更因为他的话语背后暗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信号和深刻的外交意图。
李在明的联合国演讲直指朝鲜半岛局势,提出“通过对话解决半岛问题”的愿景。他强调,“冷静认识到半岛无核化短期内无法实现”,并明确表示韩国无意对朝鲜采取敌对行为,重申尊重朝鲜体制,不追求吸收统一。这番言辞,标志着李在明政府对朝鲜问题的立场发生了微妙变化。
这一表态与前任总统尹锡悦政府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尹锡悦政府曾在2024年宣布中止《9·19军事协议》并对朝鲜采取强硬手段,包括恢复对朝鲜的扩音广播。而李在明上任以来,尤其是在8月15日的光复节讲话中,已经公开表示尊重朝鲜体制,并称将分阶段恢复《9·19军事协议》。通过这些举措,李在明试图缓解半岛的紧张局势,表达出与朝鲜展开对话的意愿。
不过,李在明的这一调整并非彻底改变了韩国的战略立场。韩国依旧没有放弃无核化的核心理念,只是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方式,力求通过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李在明的外交策略,似乎在试图平衡对朝政策和对美日同盟的需求,避免将自己过度卷入与朝鲜的对抗中。
在李在明的演讲中,韩国媒体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他所说的内容,更是台下中方代表的反应。随着李在明谈到朝鲜半岛问题时,中方代表的席位上突然多了一名外交官,韩媒注意到中国和俄罗斯代表的专注神情。特别是在李在明提到“尊重朝鲜体制”和“不追求吸收统一”时,中方外交官开始认真做笔记,而俄罗斯代表团则全程用电脑记录。这样的举动,显然表明了中俄对李在明政府最新表态的重视。
可以说,这一刻是李在明政府试图向中俄释放信号的时刻。韩国一直强调半岛的无核化,而在中俄的立场中,朝鲜的核武器已经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李在明的讲话无疑是在寻求一个中立的平衡点,试图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但这种表态是否能真正获得中俄的理解与支持,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政府显然寄希望于中俄在半岛局势中的斡旋作用。他们不仅想要借助大国的力量,减少朝鲜的威胁,还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在地区平衡中取得一席之地。然而,中俄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显然不会完全迎合韩国的期待,尤其是朝鲜的核问题,可能成为双方谈判的核心矛盾。
韩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长期以来都处于美中之间的夹缝中。从冷战时期与美国结盟,到今天的美日韩三方合作,韩国一直在依附美国的战略框架下寻求自己的安全保障。然而,李在明政府的最新表态,透露出韩国在这个框架下的外交困境。
李在明的讲话中,虽然强调尊重朝鲜体制、寻求和平共存,但同时也提到韩国希望通过加强与美日的合作来“制衡”中俄朝的走近。这一表态表明,韩国依然将美国作为主要的安全保障依赖,而并未打算完全独立于美国之外。这种“依附型外交”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韩国在外交上的局限性。尤其是当李在明把“美日合作”作为外交策略的主要依赖时,韩国实际上是在“自愿”将自己置于美日的战略格局中,而忽略了朝鲜和中国的反应。
李在明的外交政策,仍然陷入了“依附型外交”的历史困境。如果不能突破这一框架,韩国将很难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获得独立话语权。未来,韩国能否跳出大国间的夹缝,寻求更加独立的外交道路,将成为决定半岛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因素。
来源:正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