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是星火,也是晨光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2:14 1

摘要: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教师节快乐

在澄江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始终以师德为魂、以育人为责,用课堂创新打破知识边界,用真情互动化解成长困惑,用职责担当点燃教育薪火,用脚步丈量山区教育的希望之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着“润物无声”的坚守。

在澄江的教育画卷上,有这样三束动人的光:一束以数学为炬,在逻辑与关爱间点亮学子求知之路;一束以匠心为笔,在幼教沃土上勾勒童心成长的斑斓图景;一束以真诚为帆,用唤醒与陪伴摆渡乡村孩子驶向远方。他们用专业深耕打破知识壁垒,用真情守护化解成长迷茫,在平凡坚守中书写着动人育人篇章。

1

以匠心守童心,以耕耘育芬芳

澄江市机关幼儿园教师 顾芳

顾芳,中共党员,澄江市机关幼儿园教师。深耕幼教领域27年,她身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库成员、评估专家等多重身份,多次获玉溪市级、澄江市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等荣誉。从教多年,顾老师始终秉持“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将匠心融入教学研究、团队建设与园务管理,用温暖与智慧守护每一颗童心,书写着“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答卷。

教学研思:以专业为基,让教育扎根生长。在教学与研究领域,顾老师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聚焦幼儿发展需求,积极牵头课题研究与课程开发,将传统文化、生活教育与幼儿成长深度融合,其主持的博物馆课程、绘本情景体育等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成果惠及整个教育集团的孩子们;参与的名画欣赏课题期间在专业期刊撰写发表多篇论文,荣获玉溪市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从课程设计到课题攻坚,她以专业研思为笔,为幼儿勾勒出多元且生动的成长图景。

团队赋能:以协同为径,让教育结伴而行。顾老师坚信“教育是共赴山海”。自2018年担任园长以来,她一方面规范办学管理,完善教师业务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层层筑牢园所发展根基;另一方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推行“135E”教师成长计划,多次指导中青年教师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助力全体教师共同成长。此外,她还主动为薄弱幼儿园搭建交流平台,分享优质教育与管理理念,以“共富”思维推动区域幼教水平整体提升。在她的努力下,教育成了全体教师结伴而行的共同成长。

园务创新:以童心为本,让教育温暖落地。在园务管理中,顾老师始终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将精细化管理与温暖关怀深度融合。她创新推行“任务星际评定”、膳食管理3.0模式等举措,高效破解园务难题;同时搭建家园协同机制,深入实施“教育人才强园”战略,为师生成长蓄力赋能。而每天清晨,她准时站在幼儿园门口,蹲下身为孩子系好鞋带的动作,正是她“以童心为本”最朴素的写照。

2

以数启智,以爱育心

澄江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 邓成荣

邓成荣,澄江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荣获玉溪市、澄江市优秀教师、澄江二中校级优秀教师。在邓老师看来,教育是点亮心灵的艺术,既要传授知识的“法”,也要滋养成长的“道”。他始终以“启智”与“育心”为教育双翼,以专业深耕与真诚关爱为养分,助每个学生茁壮成长。

教学深耕:用数学逻辑点亮求知之灯。邓老师深耕数学教学,坚持“向45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他精研教材,因材施教,不仅传授课本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力求让学生“学懂、学会、会学”。他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将课后辅导融入日常,通过当堂反馈、章节检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数学畏难退缩,邓老师用持续的耐心鼓励与个性化辅导,帮他们逐步重拾自信。多年来,他用数学逻辑为孩子们点亮了求知之光,用专业耕耘助力学子取得亮眼成绩。

班级守护:以真诚关爱筑牢成长之基。在班主任工作中,邓老师始终以“尊重”为底色、以“引导”为抓手,将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视为重点,竭力在班级中营造互助互爱如“家”的氛围。面对入学时生活难以自理的学生,他专门安排同学结对帮扶,并经常去宿舍看望关怀;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他更是时常谈心,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在他的真诚守护下,班内特殊学生无一人辍学,行为习惯显著改善,整个班级班风正、学风浓,为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筑牢了成长的基石。

双向成长:与学生共赴教育之约。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亦是邓老师自我沉淀与提升的旅程。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他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声,包容地理解个体差异,智慧地引导学生解决成长困惑。学生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张笑脸,都是对他教育工作最珍贵的肯定。他始终认为,教育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他以知识与关爱滋养学生的成长,学生也以那份独有的纯真与坚韧,成为他坚守教育初心、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3

用心育人 用爱耕耘

路居镇孤山小学教师 吴亚清

吴亚清,路居镇孤山小学教师,获评2025年澄江市高质量发展教育“先进个人”。十年教学生涯中,吴老师始终以“唤醒成长”为教育内核,在教学创新、班级管理与学生关爱中深耕不辍,用真诚与耐心,陪伴每一个孩子慢慢成长。

以“唤醒”代替“塑造”,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吴老师坚信,教育的本质不是用统一模具塑造学生,而是唤醒他们内在的成长力量。面对因先天缺陷而胆怯、撕书的学生,她没有强求改变,而是细心发现学生对整理的潜在兴趣,并委以班级卫生角的管理职责。当这个学生在班会课上自信分享方法、脸上绽放光芒时,她更加确信教育的关键,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用耐心守护他们的独特,而非因不足而否定全部。

以“体验”扎根知识,以“共成长”凝聚信任。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让知识脱离枯燥说教,扎根在真实体验里。面对学生混淆形近字,她创新设计“汉字小剧场”,用身体姿态和手势将“人”与“入”、“木”与“目”化为生动演绎,使抽象符号变得可感可触。在班级管理中,她坚信“与孩子共成长”。她曾一度被转学生抵触老师的情绪所困扰,直到一次谈心才被学生的一句“我想被重视”点醒。后来,她以耐心倾听和真诚沟通赢得学生信任,最终见证学生的积极蜕变。

以“微光”照亮前路,在双向奔赴中修行。吴老师以真诚为桨,做学生成长的“摆渡人”。面对因父母外出务工缺少陪伴而沉默内向的学生,她每日倾听陪伴,鼓励其用日记抒怀。这份温暖的守护并未随毕业而终止,她始终是孩子愿来电分享高中生活的知心人,是孩子愿送上问候祝福的好恩师。对她而言,教育正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她以微光照亮孩子前路,而孩子们的信任与成长,亦照亮了她的教育修行。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