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眼症会引起眼部不适,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常见。近日,来自波兰华沙的眼科医生Piotr Wozniak在欧洲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2025年年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美国和欧洲超过一半的人群受干眼症的困扰,但只有20%的欧洲患者和17%的美国患者得到医疗机构的确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干眼症会引起眼部不适,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常见。近日,来自波兰华沙的眼科医生Piotr Wozniak在欧洲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2025年年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美国和欧洲超过一半的人群受干眼症的困扰,但只有20%的欧洲患者和17%的美国患者得到医疗机构的确诊治疗。共有2000多名美国人和5000多名欧洲人参与了Piotr Wozniak的眼部健康调查。分析报告还显示,多数干眼症患者以为眼部干燥只是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完全处在可忍受范围。其实,干眼症的治疗相当简单,普通滴眼液就可以缓解不适,但是很多干眼症患者并没有这样做。据了解,环境干燥、多尘、多风和寒冷常会引发眼睛干燥,空调、集中供暖等也是干眼症发生的诱因。
►文章链接:
水是生命之源,及时足量饮水对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动物会在血液渗透压发生改变前对饮水行为做出调整,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浙江省神经药理学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陈忠团队解析了其中的神经调节机制。该团队发现,小鼠内侧隔膜(medial septum)中的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MSvGAT)可以整合来自口腔和肠道的环境信息,编码“喝饱”信号。具体来讲,MSvGAT接收来自旁臂核(Parabrachial Nucleus)的神经信号输入,并传递到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SFOCaMKII神经元,后者发出饮水抑制信号。破坏上述MSvGAT→SFOCaMKII神经环路会引起动物过量饮水和低钠血症。相关论文于9月22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文章链接:
皮肤、黏膜、肠道… …微生物遍布人体的各个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对人体的生理和行为有显著影响。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Min Li团队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小鼠实验结果表明,鼻腔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鼻腔微生物组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抑郁症评分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呈正相关。鼻腔代谢组学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偏低。将患者的鼻腔微生物群移植到小鼠也可引起动物的抑郁样行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激素降解酶,17b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b-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Hsd12)能降解小鼠体内的睾酮和雌二醇,导致小鼠大脑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降低,引发抑郁样行为。相关论文于9月22日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
微生物耐药(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Xiaoxv Yin团队分析表明,2021年,我国有711852例死亡与AMR存在关联,其中160268例死亡可归因于细菌性耐药。从1990年~2021年,5岁以下儿童因AMR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95%,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人数增加了68%。2021年数据显示,AMR致死人数最多的前三种感染综合征分别是血液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腹膜和腹腔内感染;归因于AMR的致死病例总数且增加人数最多的病原体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就是“超级细菌”MRSA的杀伤力最大。1990年~2021年,抗第三代耐头孢菌素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和抗第四代耐头孢菌素鲍曼不动杆菌致死病例的年增长率最高!相关论文于9月18日发表在《BMC·医学》(BMC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赤豆(Vigna angularis),俗称小豆,是东亚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豆类,因其营养价值和固氮特性而备受珍视。近日,山东大学(青岛)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志军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The discovery of adzuki bean (Vigna angularis)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9th millennium BP and its domestication in East Asia”的论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山东小高遗址的最古老的赤豆考古发现。研究人员在该遗址共发现45颗赤豆,包括30枚子叶,其埋没日期可追溯到公元前8985-8645年和8032-7939年。这表明,赤豆与小米、水稻和大豆一起构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下游地区的多作物系统,并作为农业传统延续了下来。研究人员对东亚41个考古遗址的赤豆形态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赤豆种子大小随时间逐渐增加,但因区域不同而异,反映了由文化习俗和生态条件造成的作物多区域驯化过程。
►文章链接:
高血压可以引发多种健康问题。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Yan Zhang团队分析了来自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8628名我国社区居民的臂间收缩压(高压)差(IASBPD)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该研究的健康随访时间约9.87年。结果显示,与IASBPD绝对值10 mmHg组的全因死亡率风险显著增加了59%。左臂收缩压更高和右臂收缩压更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不显著,但左臂高对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更明显。总之,IASBPD升高与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左臂IASBPD较高与全因死亡风险有更强的关联性。
视网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用于调节细胞膜的生物功能。但随着衰老,视网膜中的极长链PUFA(VLC-PUFA)含量降低,这可能会引起感光细胞功能下降,对视力造成负面影响。ELOVL2基因编码一种跨膜蛋白,可产生VLC-PUFA的前体。近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Dorota Skowronska-Krawczyk团队发现,老年小鼠视网膜中的VLC-PUFA丰度较低,同时伴有视觉功能下降。同样,ELOVL2活性丧失的小鼠表现出对比敏感度降低和杆细胞介导的暗适应(衡量视网膜杆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减慢。随后,研究人员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操作就改善了老年小鼠的视力,效果持续长达4周:向玻璃体内注射补充ELOVL2的直接产物24:5n-3。这种疗法还使视网膜的代谢呈现出“返老还童”的迹象。该团队还发现,人类ELOVL2基因座的两个突变体与老年黄斑变性发病存在关联。该研究为改善老年人视力下降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案。相关论文于9月24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来源: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