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省司法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普治结合、精准施策,扎实有效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筑牢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法治根基,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活力。
甘肃省司法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普治结合、精准施策,扎实有效开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筑牢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法治根基,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活力。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下好普法“先手棋”
始终将民族领域普法作为全省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制定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连续多年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年度普法责任履职评议会议、全省部门地方落实普法责任制部署推进会,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履职评议、典型案例发布等制度,及时发布提醒告知函,推动统战、民委等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形成了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普法工作新格局。
聚焦需求,精准滴灌,提升法治素养“内驱力”
围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出台《甘肃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和《甘肃省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民族和宗教领域法治宣传教育专项活动的通知》,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五大工程”,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联动开展“石榴花开一家亲·法聚同心共发展”“爱国守法·普法先行”等多项普法行动,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打造出“马背普法”“花儿普法”“弹唱普法”“一碗奶茶调解法”等一批接地气、有特色、受欢迎的普法品牌,将宪法、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送到牧区村寨、带到群众身边,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新载体,融合传播,扩大法治文化“辐射圈”
积极构建“报、网、端、微、屏”全媒体法治传播矩阵,年均发布普法稿件超9000篇,总阅读量突破1.5亿人次,针对性地推送反早婚早育、反家暴、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利用农村电影院线普法项目入选全国“三下乡”示范项目,精心组织法律知识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吸引超400万人次参与,通过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和巡展,生动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融合治理,祛除陋习,守护基层社会“大安宁”
针对民族地区高价彩礼、早婚早育等突出问题,联合统战、民委、民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法治宣传和移风易俗治理,深入剖析案例,精准解读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婚育观、家庭观,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大力实施“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3.5万名,已经成为基层普法宣传、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有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
主动创稳,筑牢防线,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将普法依法治理深度融入全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大局,精准开展“法律十进”、宗教场所“四进”等活动,协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教育实践,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作用,从源头净化社会风气,营造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维护团结的良好氛围,为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甘肃省司法厅将继续深耕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精神融入各民族生活日常,为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注入持久而深沉的力量,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
来源:甘肃普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