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在主题活动上作报告,发布全国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
“总体来看,今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形势良好。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种子单产预计较常年有所提高,今年秋冬种和明年春夏播的农作物供种均有保障。”
9月2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在主题活动上作报告,发布全国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
多作物供应充足
品种分化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小麦呈现产量高、库存高的“双高”特点,供给远超需求。今年春夏,小麦繁种面积达1410万亩,单产每亩约480公斤,生产种子67.8亿公斤,加上上年有效库存1.3亿公斤,有效供给总量约69亿公斤。而市场商品种子需求量约39亿公斤,供给十分充裕。从品种趋势看,抗倒耐寒、灌浆快、抗穗发芽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更受青睐。
玉米制种面积有所回调,企业生产渐趋理性。今年玉米制种面积385万亩,在去年调减35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43万亩,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主要制种基地气候总体正常,技术落实到位,预计全国平均单产有望创新高。目前玉米有效库存7.5亿公斤,预计明年市场需求约13亿公斤,供给充足有余。品种方面,黄淮海夏玉米区的转基因品种、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抗穗腐病品种,市场表现将更为突出。
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明显增长。今年制种面积达225.4万亩,同比增加约17%。前期主要制种区灾情轻于常年,当前日照充足,有利于灌浆结实,预计亩产高于去年。加上去年有效库存约0.91亿公斤,明年商品种子需求量(含出口约0.3亿公斤)预计为3.3亿公斤,供给充足。耐高温、优质高产的杂交稻品种需求持续上升。
常规稻繁种面积267.8万亩,黑龙江、江苏等主产区气候正常,长势良好,预计单产有所增加。明年商品种子需求量约7.6亿公斤,从当前生产与库存看,常规稻长势良好单产增,供给无压力。
大豆繁种面积579万亩,较去年下降10.8%。东北气候正常,黄淮海区域前期虽有干旱,但后期雨水补充及时,预计单产高于去年。明年种子需求量约6亿公斤,供应结构充裕,可保障生产需要。
冬油菜收获面积27.6万亩,单产约113公斤/亩,生产种子3117万公斤,加上有效库存731万公斤,总供给约3800万公斤。预计商品种子用量2600多万公斤,供给充足。高产高油、耐密抗倒、易机收的优质品种将成为市场主流。
此外,棉花制种面积153万亩,春小麦45万亩,马铃薯212.5万亩,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预计明年春夏播种子供应均能满足生产,供需总体稳定。
2025-2026年度
农作物种子供需四大趋势
一是种子供应已告别短缺时代。得益于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和种子基地建设,我国农作物抗灾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制种加工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也全面提升。
二是品种抗逆性成为关键变量。受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面临的灾害风险加大,品种对灾害的耐受能力正成为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是原创品种市场回报更加明确。随着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落实,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获得更显著的市场回报,进一步激励行业投身原创研发。
四是行业需横向对比、理性决策。品种创新速度加快,各单位在纵向对比自身进步的同时,更应注重横向比较,理性评估品种优势与市场定位,做好风险管控,科学决策。
来源:南方农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