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一定要诉诸法律的,因为这是严重侵权。”面对自己作词的经典歌曲《我的楼兰》被改编成《雪线之上》,词作者苏柳在近日发布的视频中直言已约谈律师,准备起诉。
“我是一定要诉诸法律的,因为这是严重侵权。”面对自己作词的经典歌曲《我的楼兰》被改编成《雪线之上》,词作者苏柳在近日发布的视频中直言已约谈律师,准备起诉。
这位年过六十的词作家语气坚定,她将《我的楼兰》比作纯净两千年的圣地,容不得半点沙子。
这场争议,源于一位博主名为“文武可可”的博主,将《我的楼兰》重新改编填词为《雪线之上》,作品在网络上发布后迅速传播,因而引起《我的楼兰》这首歌词,作者苏柳的不满。
文武可可发文截图
01 风波起源
实际上,《我的楼兰》早已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应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据资料显示,这首由刀郎作曲、苏柳作词、云朵演唱的作品,累计播放量达到100亿次(我个人觉得应该会更多),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音乐记忆。
苏柳在采访中回顾了创作历程,她与刀郎相识于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新歌唱新疆”活动,这首歌就像是为云朵和刀郎量身定做的。
不过,就是这样一首被乐迷捧为“神曲”的作品,最近却被一位叫“文武可可”的博主改编,重新填词为《雪线之上》并在网络上发布。
很多网友在听了后,认为比原词更好,因而这一改编版本迅速引发关注,可能也触动了苏柳的底线。
在9月27日晚发布的视频中,苏柳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她表示,这些改编作品“不会受到著作权学会和相关版税部门的保护”,因为它们是侵权作品。
她用一系列比喻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一个爹,一个妈,生了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没有人能剥夺他人的权利!”
而对于那些认为新改编歌词比她原作写得好的评论,苏柳的回应更为直接:“100亿的点击量、翻唱量就是最好的答案。”
她还针对一些网友认为比自己写的还好,她表示:“你们要说比我写的好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它超过200亿再说。”
以及“我已经约了律师搜集证据,准备起诉!”
而在这场争议中,版权归属成为焦点。
苏柳在多次采访中强调,这首歌的歌词版权至今仍在她的手中,从没有卖给任何公司。
不过,关于《我的楼兰》版权问题,网络上存在不同说法。
有音乐人在直播间爆料,称苏柳这个级别的制作人在2007年左右创作一首歌词,价格最多不会超过2000元。
对此苏柳坚决否认,表示她能够拿到的歌词费用“远超你的想象”。
与此同时,刀郎的经纪公司已收回了云朵对《我的楼兰》等歌曲的演唱权。
这一动作本身,或许也证实了作曲方在版权中的主导地位。但这里边的一些版权问题,确实是只有当事方知道。
有分析指出,按照著作权法,刀郎作为作曲人,有权收回歌曲的演唱权,而作词人苏柳若不同意,双方需要协商解决。
《我的楼兰》为何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有音乐评论人士指出,这首歌的成功在于词、曲、唱三者的完美结合。
关于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毕竟如果有一首好的歌曲,歌手如果演绎的不好,那确实会毁歌。
因此,一首好歌曲,作词、作曲、编曲以及歌手都是有功劳的。
云朵的演唱被乐迷称为“用嗓音为楼兰注入灵魂”,她那高音区的爆发力与低音区的气声完美诠释了歌曲中“苍凉中的炽热”。
而“云朵之后,再无楼兰”的说法在乐迷中流传甚广,也足见原唱演绎的深入人心。
如今,苏柳坚决捍卫的,不仅是自己的著作权,还有这份已成为集体记忆的音乐经典。
法律专家指出,按照我国著作权法,音乐作品属于合作作品,词曲作者均有权独立起诉侵权行为。但与此同时,网络时代音乐改编的界限仍是一片灰色地带。
面对苏柳的强硬态度,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支持:“经典不容篡改”;也有人质疑:“音乐不就是在不断演绎中成长的吗?”
但还是那句话,毕竟这首歌是三方合作,而版权在谁手里,以及词曲人的一些权利等等,确实比较复杂,因此,“文武可可”有没有侵犯作词人的权益,需要专业的机构来评判。
但作为商业歌曲来说,未经他人授权,还是不要轻易改编。除非改编了在自家玩,不发布到网络上、不被旁人得知,如果发布到网络上,未经版权人授权,确实有待商榷。
说实话,这件事我倒是好奇,刀郎老师是什么态度?
但我个人觉得,以刀郎老师的心胸,应该不会太在意的!
[捂脸]当然,这仅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一定要尊重版权人!
来源:江宝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