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9.99万跌到20万起?雷克萨斯ES不加价了,居然还有大额优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22:00 1

摘要:要是放在五六年前,你要是说“雷克萨斯ES能20万出头就能买”,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你在说梦话。

要是放在五六年前,你要是说“雷克萨斯ES能20万出头就能买”,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你在说梦话。

毕竟那时候,它可是妥妥的“加价王”——等车几个月都算正常,哪怕原价提车都是妄想。

可现在却让人一脸懵:

曾经29.99万起售的ES,现在裸车价居然跌到了20万左右,还附带大额优惠。

这不是夸张,打开“懂车帝”就能看到:2025款雷克萨斯ES,它的官方起售价确实是29.99万。

可实际成交呢?

全国447位车主的真实分享摆在那儿——开票价直接被干到了20万左右;

甚至个别城市在“老库存/低配+置换补贴+金融贴息”叠加后,能看到 “1 字头”开票价 的个案。

更离谱的是,部分店里还存在送车衣、玻璃波、记录仪、6次保养的情况…

就这种情况,要是把曾经加价买车的车主带过去,估计会怀疑自己的眼睛。

而之所以会从“加价王”变成“降价王”,一方面,的确是新能源车的冲击太大了。

说白了,ES 过去最大的杀手锏是什么?省心、省油、舒适。

可偏偏这几个优势,现在被国产新能源车掀了桌子。

比如比亚迪秦 L DM-i,20 万出头的价位,给你的是 2.9L 的亏电油耗、接近 2000 公里的综合续航;

小鹏 P7、极氪001这种,同样二十多万,却能直接上 800V 平台、激光雷达、高算力智驾芯片——

不光开销更低,体验感还远超一台靠“静音+皮实”撑场面的 ES。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因为同样二十多万,你可以卖一台“科技拉满”的新势力;

为什么要么买一台配置寒酸、车机原地踏步的雷克萨斯呢?

再加上 bba 也在降价,ES 的所谓“品牌溢价”就显得格外尴尬了。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日系车的信仰,也在一步步瓦解。

曾几何时,“开不坏的丰田”、“买发动机送车壳”是很多人心里的共识。

尤其在合资车称霸的年代,日系车靠着皮实耐用、省油省心,赢得了大批忠实用户。

买雷克萨斯 ,不光是买车,更是一种“稳妥”的心态。

可问题是,今天的市场环境完全变了。

新能源车把“省油”升级成了“几乎不用油”,把“耐用”换成了“电池质保 8 年 16 万公里”,甚至不少厂家直接承诺“终身质保”。

过去那种“修得少”的优势,现在显得没那么稀罕了。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 2024 年销量榜,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跌到 11.2% 左右,比五年前接近腰斩。

本田、日产的销量,甚至某些月份被国产新势力给追上!

这说明什么?

说明消费者已经不再迷信“日系品质”,而是更看重配置、智能化和用车体验。

更关键的是,日系车近几年丑闻频发,也几乎砸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招牌。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日系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长红,靠的从来不只是“省油耐用”;

更多是那种让人信任的感觉:不玩虚的,不搞噱头,哪怕配置不高,至少心里踏实。

但这两年,风向彻底变了。

譬如日本国土交通省在 2024 年调查指出:

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雅马哈这五家车企中,共有 38 款车型 在量产认证时存在测试数据不规范或不当行为。

具体来说:丰田有 7 款车型(包括 Corolla Fielder、Corolla Axio、Yaris Cross 等)在行人安全、碰撞 / 气囊保护测试中提交的数据被认为不符合标准。

受影响的这些车型,有些被要求暂停生产或发货。

马自达也承认,其部分车型,在发动机输出测试中,使用了不当控制软件;

本田则被查出早年多个车型在噪声/输出标准测试上,存在不当数据记录的问题。

虽然厂商普遍声称,这些违规行为并未导致车辆安全,或排放性能超出允许范围。

但对“日系可靠性”的信任,已经受到实质性冲击。

总得来看,虽然我们觉得“雷克萨斯 es从29.99万跌到20万起售”非常夸张。

但实话实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因为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电池的落地,如果雷克萨还不改变,还不与时俱进——

那么往后跌到15万起售,甚至没有销量都不夸张。

参考一代神车“飞度就很典型”:

从月销稳定破万,到如今一个月只有23辆,不过也就经历了3-4年的时间。

来源:乌鸦君的急救职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