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团林镇:一片绿叶托起富民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06 11:43 1

摘要:5月6日清晨6时,莒南县团林镇春秋茶博园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50余名采茶工穿梭于茶垄之间,指尖轻舞,嫩芽簌簌入篓。“今年芽头冒得齐,一天能采四五斤,挣个百八十块不成问题!”采茶工李福玲边忙活边介绍。放眼望去,连片的茶垄泛起新绿,沁人心脾的茶香在晨雾中氤氲开来。

5月6日清晨6时,莒南县团林镇春秋茶博园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50余名采茶工穿梭于茶垄之间,指尖轻舞,嫩芽簌簌入篓。“今年芽头冒得齐,一天能采四五斤,挣个百八十块不成问题!”采茶工李福玲边忙活边介绍。放眼望去,连片的茶垄泛起新绿,沁人心脾的茶香在晨雾中氤氲开来。

随着4月下旬气温回升,团林镇迎来春茶集中采摘期。据了解,今年春茶长势良好,鲜叶采摘期预计延续至5月20日前后,产量同比增幅约达15%。“咱们这儿的茶叶叶片肥硕、香气绵长,炒制出的绿茶滋味格外醇厚。”正在指导采茶的技术顾问李传顶捧起一把鲜叶细细端详。这位与茶叶打了四十年交道的“老茶人”坦言,北方种茶本不容易,团林镇能形成规模化种植,靠的是因地制宜的探索。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李家桑园村便开启了茶树试种,但受限于传统种植方式和分散经营,始终难成气候。转机出现在2008年,山东沂蒙绿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流转300余亩丘陵地,创新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 发展模式,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茶产业基地,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

“过去用种子播种,茶树品性参差不齐,现在用扦插技术培育茶苗,不仅产量提高30%,品质也更加稳定。”李传顶指着育苗基地介绍。历经多年攻关,茶博园成功攻克北方无性系茶苗良种繁育技术难关,并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建成2.7万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年繁育福鼎大白、金观音等优良品种茶苗1000多万株,成为江北最大的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

产业发展红利惠及乡邻。“我家3亩多土地流转给茶博园,每年租金就有近5000元,农闲时在茶园打工,一年还能多挣2万多!”村民陈广伟掰着手指算起经济账,脸上满是笑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三重机制,茶博园带动周边3个村庄200余户村民增收。目前,园区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采茶旺季临时用工超150人,年发放劳务工资超70万元。

在茶博园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将当天采收的鲜叶进行摊晾。“每批鲜叶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杀青,温度严格控制在220℃至240℃之间。”炒茶师傅王行同盯着滚筒杀青机上的温度表,不时调整火候。正是这种对传统制茶技艺的坚守,让“临港春秋”“沂蒙玉露”等品牌连续多年斩获“山东十大名茶”“中国名优特产”称号,产品畅销鲁苏冀等省市。

一片绿叶点活了土地,更串起了四季增收的产业链。近年来,团林镇立足茶产业优势,联动甜瓜、蜜桃、红薯等特色农业,构建“春采茶、夏收瓜、秋摘桃、冬窖薯”的全季产业格局,在连绵的丘陵地上踏出了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之路。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