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阳间人不能做哪些事?可能影响阴间亲人轮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9:24 1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阳间人不能做哪些事,可能影响阴间亲人轮回?

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便困扰着无数失去至亲的人们。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详述六道轮回之理,《因果经》更是明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世人往往只知自身行为会招致因果,却不知阳间之人的一言一行,竟能影响已故亲人在阴间的轮回转生。

究竟哪些看似平常甚至孝顺的举动,会成为亡者超脱的致命障碍?

贞观年间,长安城外法门寺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智慧禅师。

这日黄昏,夕阳西下,禅师正在殿中诵经,忽见一位中年妇人跌跌撞撞闯入,满面泪痕。

“师父救我!”妇人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我夫君去世已有三年,昨夜托梦于我,说他在阴间受苦不堪,无法投胎转世,求我前来寺中询问缘由。”

智慧禅师慈悲地看着她,缓缓开口:“施主莫急,且将你这三年来的所作所为细细道来。”

妇人拭去眼泪,开始述说:“夫君在世时最爱饮酒,去世后我便日日在他灵前摆酒,希望他能品尝。”

“逢年过节,我必定为他烧制纸钱金银,还有房屋车马,生怕他在那边过得不好。”

“我怕夫君寂寞,便为他烧了许多纸人陪伴。”

“又听人说要为亡者做功德,我便花重金请了戏班在他坟前唱戏,还杀牛宰羊大办法事。”

妇人越说越觉得自己做得周到,脸上甚至露出一丝自豪。

智慧禅师叹息一声:“ 施主啊,你可知这些看似孝顺的举动,恰恰成了你夫君超脱的桎梏?

妇人大惊失色:“这…这怎么可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啊!”

禅师起身,走到佛像前点燃一炷香:“《地藏经》中明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恶,命终之后,眷属为造功德,七分功德,生者自利,死者获一’。”

“你为夫君所做之事,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那…那我做错了什么?”妇人颤声问道。

第一过,你日日供酒 。”

禅师的声音变得严肃:“亡者若贪恋酒味,便会堕入饿鬼道中酒鬼之列,永远无法解脱。”

“《正法念处经》载:‘若人命终,眷属为其设酒肉祭,令亡者增长贪欲,堕落恶趣。’”

“你以为是在孝敬他,实则是在害他沉沦。”

妇人面如土色:“那…那纸钱金银呢?我烧了那么多…”

第二过,你焚烧纸钱 。”

禅师继续说道:“世人以为此举能令亡者富有,实则大谬。”

“《盂兰盆经》中记载,目连尊者之母堕饿鬼道,纵然目连神通第一,以法力变现种种珍宝食物给母亲,食物到母亲口中立即化为火炭。”

“真正的超度需要功德回向,而非这些虚幻之物。”

“更甚者, 你为亡者烧制纸人 ,这等于是在阴间为他制造眷属牵挂,令其无法放下世俗执念。”

“《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你这样做,是在增加他的欲望束缚,让他更难超脱。”

妇人已经泣不成声:“那…那我为他杀牛宰羊做法事,花了家中大半积蓄,难道也错了吗?”

智慧禅师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 这是最大的过错!

“《梵网经》明言:‘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你为超度亡者而杀生,这等于是造新的杀业,不仅无法帮助你夫君,反而让他背负更重的罪业。”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明确开示:‘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恶,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而你若造杀业,这一分功德也会被抵消,甚至令亡者罪业加重。”

妇人绝望地抓住禅师的袈裟:“师父,那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他?”

就在此时,寺中晚钟响起,钟声悠扬而庄严。

智慧禅师望向西方,夕阳即将落山,他的眼中闪现出慈悲的光芒。

“施主,除了你所做的这些错事,还有更多阳间人常犯而不自知的大过。”

“这些过错,才是真正阻碍亡者轮回的根本原因。”

妇人屏住呼吸,等待着禅师继续开示。

第四过,便是怨恨不平 。”

禅师缓缓开口:“《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说:’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的众生,临终时会堕入恶趣。”

“而你若因夫君去世而怨天尤人,诅咒他人,这种恶念会直接影响亡者的去向。”

“《法华经》载:‘是人命终,为千万亿诸佛所护,不堕恶趣’,但这需要清净心念。”

“你若心怀怨恨,这股恶念会如无形锁链,牢牢束缚住亡者的神识,让他无法安心离去。”

妇人惊惶道:“我…我确实恨过,恨那些曾经伤害过夫君的人,恨老天爷为何要夺走他的生命。”

“还恨那些在他生病时落井下石的邻居,恨那些欠债不还的朋友…”

第五过,是眷恋不舍 。”

禅师继续开示:“虽说夫妻情深值得敬佩,但过度的眷恋会成为亡者的牵挂。”

“《维摩诘经》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

“你日日夜夜的思念哭泣,会让亡者不忍离去,无法安心投胎。”

“他在阴间看到你如此痛苦,心中不忍,便会一直徘徊不去,错过了最佳的投胎时机。”

妇人泪如雨下:“可是我真的舍不得他,没有他我该怎么活下去?”

第六过,是代亡者造业 。”

禅师的声音变得沉重:“世间常有眷属为报亡者之仇而行恶事,或为争夺遗产而兄弟反目,这些都会让亡者背负业债。”

“《因果经》明言:‘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你们的恶行,最终都会记在亡者账上,让他在阴间承受更多苦楚。”

“还有一些人,会在亡者坟前发毒誓,诅咒仇人,这些恶念都会成为亡者的业障。”

妇人羞愧难当:“师父,我都做错了,现在还来得及补救吗?”

智慧禅师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地藏经》中记载,地藏菩萨曾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好布施,死后眷属,为其修福,如白日加烛’。”

“真正的孝道,是要帮助亡者放下执念,而非增加牵挂。”

“现在醒悟还不算晚,但你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做法。”

夜色渐深,寺中更加寂静,唯有佛前的油灯静静燃烧。

智慧禅师看着跪在地上的妇人,知道接下来要说的,才是最关键的部分。

还有几种阳间人最容易犯的大过,正是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成为了阻碍亡者轮回的最大障碍。而这其中,有一种过错几乎所有人都在无意中犯着,却浑然不知其害…

智慧禅师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更加慈悲而严肃:“施主,还有三种大过,是世人最易犯而最难觉察的。这些过错的危害,远超你之前所做的一切。”

“第七过,是替亡者做主”。

禅师缓缓开口:“很多眷属会擅自决定亡者的后事安排,完全不顾亡者生前的意愿。”

“比如亡者生前信佛,你却请道士做法;亡者希望简办,你却大操大办;亡者想要安葬,你却选择火化。”

“《地藏经》明示,亡者在中阴身期间,神识最为敏感,若感受到眷属违背自己意愿,会产生强烈的执念和怨恨,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其投胎去向。”

“第八过,是散布亡者隐私”。

“更严重的是,有些眷属会在亡者去世后,为了获得同情或其他目的,四处宣扬亡者生前的过错、疾病、甚至隐私。”

“《法华经》云:‘口业最重,能断慧命’。你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亡者在阴间的业障。”

“亡者在阴间能够听到阳间眷属的言论,若知道自己的隐私被四处传播,心中的羞愧和愤怒会让他无法安心投胎。”

妇人惊恐地问:“那…那第九过是什么?”

智慧禅师的表情变得极为严肃: “第九过,是最致命的——用亡者名义做恶事”。

“有些人会假借超度亡者的名义敛财,或者以亡者遗愿为借口做伤天害理之事。”

“更有甚者,会编造亡者托梦的谎言,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用亡者名义造恶业,这等于是让亡者背负无穷罪业,永世不得超生!”

妇人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她跪在地上痛哭:“师父,我该如何补救?我的夫君还有救吗?”

智慧禅师慈悲地扶起她:“施主,佛法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真心悔过,立即改正,还是有救的。”

“真正的超度,在于修善积德”。

“你应当持五戒、修十善,以此功德回向给你夫君。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者:身三善(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

“更要紧的是,放下怨恨,宽恕仇人”。

“《大智度论》云:‘慈悲心者,能破一切罪’。你若能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这股善念的力量,远胜过千金万银。”

“从今日起,你要断除一切恶念,不再怨恨任何人,包括那些曾经伤害过你夫君的人。”

“布施贫困,护持三宝,这才是真正的功德”。

“《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若能发菩提心,为众生而修善,不求回报,这样的功德才能真正利益亡者。”

妇人恍然大悟,跪地发愿:“弟子明白了,从今往后,弟子定当断恶修善,再不做这些愚痴之事。”

智慧禅师点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下。《金刚经》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真正的爱是成全,而非占有。让亡者安心离去,投胎到好的去处,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三个月后,妇人梦见夫君前来告别,面容安详,身着白衣,说已得生善趣,不久将投胎人道,劝她好好修行,将来必定相聚。

阳间眷属的一念善恶,往往决定了阴间亡者的去向。

世人若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不会再做那些看似孝顺、实则害人的事情。

真正的孝道,是帮助亡者放下执念,往生善趣,这才是最究竟的慈悲。‌‌​​‌​‌​​‌‌‌‌​‌​​‌​​​​‌​​‌‌​​​‌​​‌‌​‌​‌‌​​‌‌‌​‌‌​​‌​​​‌‌​​​‌‌‌‌‌​​​‌‌‌‌‌​​​‌‌‌

来源:人间烟火书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