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序员虽然自嘲为码农,可程序员赚的不低也是真的,毕竟过去二十多年,掌握编程技能如同手握开启未来的钥匙。
程序员虽然自嘲为码农,可程序员赚的不低也是真的,毕竟过去二十多年,掌握编程技能如同手握开启未来的钥匙。
无数小镇青年靠着写代码,改写了命运轨迹,最终在城市扎根。
然而,最近不行了。
随着AI技术崛起,这条上升通道正逐渐收窄。
今年4月到7月,橘子在招聘软件上与近2000家企业有过沟通,投递150多份简历,但多数都石沉大海。
这位软件工程专业的应届生说:“我身边只有一个人做了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直接就业的同学中,很少有人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程序员要被淘汰了吗?
其实也不是。
就在橘子这样的应届生苦苦寻找对口工作时,AI领域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AI领域人才市场供需两旺,AI新发岗位量同比增长超10倍,简历投递量也暴涨了11倍。
一面是传统程序员岗位的需求断崖式下跌,另一面是AI领域的高薪抢人,这种撕裂的市场景象正是当前程序员行业变革的缩影。
一位招聘行业从业者观察到:“前几年最抢手的是985背景+经验4-6年左右+大厂背景的候选人。现在这群人也越来越饱和了,岗位在持续收缩。”
程序员这一职业曾经带着“逆袭”色彩。
“月入三万起步”“工作三年全款买房”的故事在社交媒体疯传。
在2021年程序员高薪热潮的顶峰,填报高考志愿时,橘子丝毫没有犹豫地选了软件工程专业。
2008年前后,中国软件产业飞速发展,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只要具备基础技能的人才,几乎都能找到高薪岗位。
冰淇是那一代人中的幸运者。出生于黑龙江省某个小镇的她,大学就读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前端开发工作。
2011年,毕业刚满三年的她月薪就已过万,远超当时同龄人的水平。
然而,繁荣的故事并未持续太久。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下行,互联网红利期结束,全球互联网公司陆续进行组织调整。
程序员这一庞大群体,成为首批被缩减的对象。
2022年,Meta裁员1.1万人,Twitter裁员约50%,微软也进行了多轮裁员。
在国内,阿里、腾讯等大厂的招聘策略也都转向了保守,秋招名额开始大幅缩减。
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AI技术的出现,对程序员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早在2021年,OpenAI就推出了AI辅助编程工具Codex。此后,又涌现出ClaudeCode、Cursor、Windsurf等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能自动生成代码、修复漏洞,甚至可以独立完成小型项目。
许多过去需要两天完成的项目,现在半天即可交付。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对基层岗位需求的骤减。
美团CEO王兴在财报会上透露,公司的新代码中有52%是AI生成的,90%以上工程师广泛使用AI编程工具。
一小部分工程师做的AI编程工具,正在革掉剩余大部分工程师的岗位。
谷歌2025年发布的DORA报告显示,90%的开发者已经在日常核心工作中使用AI,比去年增加了14%。
中位数来看,开发者每天大约花2小时使用AI。
AI已经不再是“尝鲜工具”,而是开发工作流中的固定组成部分。
AI对程序员岗位的冲击有其特殊性。
高盛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程序员是受AI替代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
报告预计,在AI转型期,失业率将上升约0.5个百分点,如果AI在全行业普及,大约有2.5%的岗位可能受到影响。
面对行业变革,不同程序员的转型路径各不相同。
去年,冰淇的公司最终没能撑过行业转型。
经历了为餐饮行业开发点餐系统的失败尝试后,公司裁员数百人,她也在被裁名单之列。
十多年的程序员生涯,让冰淇长期久坐带来健康问题。她最终选择离开程序员行业,转型为正脊师。
和前端开发相比,正脊师薪资低、工作时间长。
但冰淇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被AI替代的行业。
这话,多少有这心酸在里头。
在AI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正在失效。
卓伊凡提出的“程序员穷富论”生动描绘了这一现状。
如果将整个互联网行业比作一片广袤无垠却又气候多变的海洋,那么程序员就是航行其上的各式船只。
巨头公司是航空母舰,舰上的程序员如同高级军官,享受着最好的补给和最稳定的环境。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外包团队,则是小渔船甚至小舢板,他们抗风险能力极弱,完全依赖“天气”吃饭。
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约占总数2%的顶尖开发者将获得整个行业近30%的收入份额。这印证了卓伊凡所说的“2%与98%定律”。
那2%的“富裕”程序员,如同连接在高压主干网上的节点。
他们拥有“高带宽”,处理着核心数据流,能量输入稳定而高效。
而绝大多数普通程序员,则像是分布广泛的低压支路节点。
他们承担着具体的、重复性的“电流负载”,电压低,且必须持续不断地工作才能维持系统运转。
未来的程序员职业道路,将不再是学会一门编程语言就能改变命运的线性发展,而是需要精心规划技术路径、风险承受能力和运气加成的综合博弈。
随着AI技术持续演进,程序员行业的分化将更加明显。
谷歌DORA报告提出的“AI能力成熟度框架”包括工具集成、治理与合规、信任与验证等7项关键能力,可能会成为业界通用的评估标准。
对于今天的程序员而言,适应AI时代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未来的职业安全不再依赖于掌握特定编程语言或框架,而是构建系统性思维、跨领域学习能力和技术领导力。
行业的变革不会停止,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对于程序员来说,真正的安全不是寻找一个避风港,而是成为那艘能够适应各种海况的船,在AI掀起的浪潮中继续航行。#头条深一度#
1.虎嗅网:《月薪5万的码农,被AI抢了工作》
2.深圳商报:《AI新发岗位最热“5岗争2人”》
3.OSCHINA:《谷歌发布最新 DORA 报告,揭示开发者如何使用 AI》
4.ZAKER:《编程即将被打穿?“使用”AI已过时,你准备好“委托”了吗?》
5.Linux.do:《25届实习转正的应届生试用期结束前被裁员!!准备仲裁了,分享下个人经历》
6.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报告显示AI领域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人才争夺战延伸至校招》
来源:非遗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