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创新探索“稻瓜轮作+设施农业”双模式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推动农业节水、稳粮增产、农民增收有机统一,为勐海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视角。
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阿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创新探索“稻瓜轮作+设施农业”双模式协同发展路径。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推动农业节水、稳粮增产、农民增收有机统一,为勐海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视角。
勐阿镇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构建起“上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推动”的工作格局。在上级支持下,积极争取省、州级旱地优质稻推广项目落地,率先在旱地灌溉节水设施建设和优良品种引进方面进行探索,为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2025年,勐阿科学谋划耕地利用方式,将好、中、差地块统一打包流转,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规模化经营。在稻瓜轮作推广中,注重发挥灌溉设施“一材两用”优势,既保障旱稻稳产,又拓展西瓜效益,形成稳粮增产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曼迈村曼短小组率先整合千余亩连片土地,打造稻瓜轮作示范片区。
针对水利条件不足的制约,勐阿镇坚持科技兴农,着力打造“设施升级+模式创新+技术集成”的旱作农业解决方案。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千余亩,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西瓜—旱稻”轮作,实现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确保“西瓜卖得俏、稻谷产得稳”。选用“宜优683”等优良品种,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2025年实现最高单产597公斤,平均亩产502.9公斤,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 推广机械化耕作、播种、收割,相较传统方式,大幅降低人工、育秧等各方面种粮成本,千余亩旱地早稻生产成本累计节约25万元左右。
经过4年旱稻种植的探索实践,勐阿镇“稻+”农业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稻瓜轮作区旱稻年均亩产稳定在400公斤以上,全镇轮作旱稻面积保持在6000亩以上,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稻+”模式每年创造务工岗位约12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5个行政村(社区)群众就近就业,年务工收入超1800万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土地增效、集体增利、农民增收”,曼短小组千余亩“稻+”模式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下一步,勐阿镇将紧紧围绕“稳规模、提品质”的目标,持续放大稻经轮作示范效应,整合全镇耕地资源,全面推广“稻+”模式,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广袤田畴书写“粮满仓、农增收”的新时代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