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号夜里,安徽宿州,张女士从床边直挺挺滑下去,额头磕得“咚”一声。
摔一下疼的是后脑勺,炸的是全网当妈的心。
9月24号夜里,安徽宿州,张女士从床边直挺挺滑下去,额头磕得“咚”一声。
十个半月的小肉团子原本在玩口水,听见动静先愣了半秒,下一秒像装了雷达,啪嗒啪嗒爬过来,两只热乎乎的小巴掌贴上她红肿的额头,嘴里还“嗯——”地拖着长音,哄人意味明明白白。
摄像头原封不动录下这段,没滤镜没配乐,却戳了三百多万人半夜点赞。
我刷到的时候刚把自家娃哄睡,屏幕里那一下“咚”跟我头皮一起发麻——谁没经历过孩子就在旁边却眼睁睁摔了的瞬间?
可后面那一幕直接把我看哭:原来不是“娃还小啥都不懂”,是我们大人在疼的时候习惯性硬撑,忘了他们早就会伸手。
张女士第二天接受采访,说当时真疼懵了,眼泪差点掉下来,结果娃一贴,她立马憋回去,“怕他吓着”。
这句我熟,当妈的都懂:天塌了也得先稳娃。
她没想到,自己稳住了,娃反过来稳了她。
专家跳出来说,这叫“超前共情”,东亚宝宝平均比欧美早大半个月。
我听完只想翻白眼——数据再漂亮,也抵不过自己娃真把手放你伤口上的那一刻。
那一刻没理论,只有温度。
评论区有人酸:摆拍吧,十个月知道啥疼。
立马被怼到删帖。
下面一条高赞说:我闺女九个月,我感冒咳嗽,她会把她最宝贝的安抚巾往我嘴里塞,边塞边拍我下巴。
底下排队回复:同款娃。
原来大家早就在悄悄被小人儿宠,只是没摄像头记录。
更扎心的是,有人把8月那条“妻子晕倒丈夫刷手机”剪在一起,对比播放。
一边是娃手忙脚乱爬过去,一边是老公抬眼继续滑短视频。
弹幕飞过一排:孩子不会装,大人懒得演。
我看了三遍,胸口闷得慌。
婚姻里最远的距离,不是吵架,是我摔在你脚边,你嫌我挡信号。
张女士拒绝了几家母婴广告,说不想让孩子露脸。
我给她鼓掌。
流量洪水一来,最先淹的就是当事人。
守住自家门口,比接商单难多了。
她这条声明比视频还圈好感:当妈的先学会挡刀,孩子才能安全长大。
我顺手把视频转给老公,没配文字。
他回了一个“拥抱”表情,十分钟后默默把客厅地垫又加厚一层。
男人有时候不是不会共情,是没人给他打样。
这个小肉团子算给全网上了一课:别低估娃,别高估自己。
临睡前我去瞄娃,他侧躺攥着拳头,呼吸像小猫。
我忽然想,也许他白天也偷偷拍过我——我蹲在地上捡玩具,龇牙咧嘴揉腰,他记在心里,只是还不会发抖音。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陪孩子长大,其实一直是他们在教我们重新做人。
明天开始,我决定少刷手机,多在地上爬两圈。
摔了我就哼,不逞强,让他有机会拍拍我。
共情不是培养出来的,是疼的时候你让他看见:原来妈妈也会哭,也需要手。
他学会了,将来才不会对别人的疼视而不见。
十个月的小巴掌,拍下去的是妈妈的包,掀起的是大人世界的遮羞布。
孩子已经先一步学会了爱人,剩下的路,该我们追。
来源:儒雅旭日9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