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连舸出生于1961年5月,早年投身金融系统。1984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银行办公厅,任副处级秘书。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父子关系本应维系血脉亲情,维护家庭伦理底线。但原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的行为,却颠覆了这种认知。
他不仅干预儿子情感生活,还将儿子前女友纳入自家门楣,此事一经曝光,引发社会广泛议论,凸显权力滥用对家庭的腐蚀。
刘连舸出生于1961年5月,早年投身金融系统。1984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银行办公厅,任副处级秘书。
1994年派驻伦敦分行担任助理总经理,积累海外经验。1997年回国,任国际业务部总经理。2003年转入中国进出口银行,任行长助理,后升副行长。2015年出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2018年8月进入中国银行,任副董事长、行长。2019年6月起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直至2023年2月被免职。此后,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2023年3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0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24年2月被逮捕。
刘连舸职业生涯跨越多家国有银行,参与多项金融改革,推动国际业务扩展。但在权力巅峰期,他的私生活备受诟病。外界传闻,他偏好年轻、身材高挑、英语流利的女性。除第一任妻子外,后续几任伴侣均符合此特征。他经历四段婚姻,前三段以离婚告终,第四段婚姻尤为离奇。
事件起因于刘连舸儿子大学毕业后,与女友一同求助父亲安排工作。该女孩出身普通家庭,但英语出色,曾在小公司实习。刘连舸审视后,以家庭背景悬殊为由,否决这段关系,强令儿子分手。
儿子迫于父亲权威,顺从要求,两人关系终止。刘连舸随后联系女孩,以补偿工作机会为名,提供职位安排。她进入银行系统,从助理起步,逐步升迁。
分手数月后,刘连舸与女孩关系发展迅速。他利用职权,确保其工作顺利,并在日常交往中拉近距离。半年内,两人正式登记结婚,她成为刘连舸第四任妻子。儿子获知此事,震惊之下拒绝回家,从此疏远父亲。家庭裂痕由此加深,儿子情绪低落,经诊断患上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
此传闻经媒体爆料后,迅速传播。刘连舸儿子本已视女孩为伴侣,却目睹她转变为继母,这种转变挑战了传统亲子伦理。坊间议论,刘连舸此举不仅破坏儿子情感,还暴露权力对个人生活的扭曲。儿子曾试图挽回,但父亲态度坚决,导致关系彻底破裂。
刘连舸第四任妻子进入银行后,职位提升明显。刘连舸在会议中多次点名称赞其表现,确保其在国际部门发挥英语优势。两人婚姻维持数年,直至刘连舸职位变动。外界分析,此婚姻建立在权力基础上,女孩从求职者转为伴侣,过程充满利益交换痕迹。
刘连舸私生活问题不止于此。媒体报道,他常约年轻女员工深夜讨论工作,行为引发内部不满。但因其地位显赫,无人敢公开质疑。他的偏好影响家庭稳定,前几任妻子离婚后,他继续追求类似类型伴侣。第四段婚姻曝光,强化了其道德败坏形象。
儿子抑郁症加重后,生活受影响。他避免金融圈,选择独立居住。刘连舸试图修复,但儿子拒绝回应。家庭氛围紧张,刘连舸继续掌管银行事务,却卷入更多违规操作。
2023年3月,刘连舸案情立案调查,揭示其在贷款融资、项目合作、人事安排中收受巨额贿赂。2010年至2023年,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非法收受财物1.21亿余元。2017年底至2020年初,向不符合条件企业发放贷款33.2亿余元,造成1.907亿余元本金损失。
2023年10月被双开,通报指其道德败坏、家风不正、对亲属失管失教。私自携带违禁书刊入境,留存涉密资料,严重破坏单位政治生态。2024年2月被逮捕,4月24日在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当庭认罪。
审判过程严谨。法院认定其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特别重大损失。鉴于有未遂情节、主动交代事实、积极退赃,从轻处罚。
2024年11月26日一审宣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没收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目前,无上诉消息,判决生效。刘连舸案成为金融反腐典型,警示权力滥用后果。他的家庭事件,更暴露高层官员私德缺失,对社会伦理的冲击。
来源:史海观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