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太空军司令感慨,中国的太空能力进展太快。卫星数量10年翻了9倍,美军的11艘航母都无处可藏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美国太空军司令感慨,中国的太空能力进展太快。卫星数量10年翻了9倍,美军的11艘航母都无处可藏了。
据美媒《防务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太空军司令道格拉斯·希斯中将在参加空军协会太空与网络大会期间,对解放军的太空军事能力进行评价。
希斯中将表示,中国就算不是每天,起码也是每个月都有巨大进步,给美国太空军带来巨大挑战。
【美国太空军司令道格拉斯·希斯中将】
未来如果中美爆发军事冲突,中国很可能凭借在太空领域的军事建设成果,对抗美国的军事干预举措。
这并非夸大其词,因为在过去10年里重点建设了太空侦察能力。美军统计称,从2015年到今天,10年时间中国的在轨卫星数量翻了9倍,多达1189颗。
美方认为,在这1000多颗卫星里,超过500枚是各型侦察卫星。
中国的侦察卫星种类繁多,单是侦察体制就涵盖了光学侦察、雷达侦察、多谱遥感侦察以及射频传感电子侦察等。
不同侦察体制的侦察卫星,覆盖的任务面也各有差异,能够各取所长收集不同类型的目标情报。
【中国商用光学卫星拍摄美军俄亥俄号核潜艇】
美国太空军推测,中国的整个侦察卫星体系,现在不光能够稳定追踪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以及其他大中型舰船,让其无处可藏。
甚至连在陆地机动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作战部队,以及飞行中的美军机队,也会被中国的“天眼”锁定。
尤其是跟踪空中目标的能力,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公开过,而且用的还是民用卫星星座“吉林一号”。
在那段视频中,吉林一号稳定追踪了一架疑似美国空军F-22战斗机的空中目标,让五角大楼方面紧张了好几天。
【吉林一号疑似跟踪F-22战斗机】
这段视频最早出现在2020年,如今5年时间过去,吉林一号的星座规模已经突破117颗,能够做到全球任一地点20分钟重访。
如果说之前吉林一号还只是能短时间跟踪空中目标,那今天我们或许已经能做到长时间监视特定区域飞行的飞机。
这对于美国空军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五角大楼的战略中,空军的B-2战略轰炸机是非常重要的底牌。
很多将军们都指望B-2能在潜在的中美冲突中,凭借优异的隐身性能重创解放军,力挽狂澜。
现在,B-2不光要担心中国的反隐身预警雷达网,还要避免在起降中被中国的民用卫星“直播”。
【卫星视角拍摄的B-2轰炸机】
除了B-2外,美国空军目前积极推行的分布式作战,也可能在战时被中国卫星点破。
届时不管美军军机降落在哪个偏僻岛礁机场,最后都会被卫星暴露行踪,招来解放军远程打击。
这并非不可能。因为就在去年7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同时也是遥感领域泰斗的李德仁院士,曾在一场非公开演讲中透露:国产遥感卫星从发现特定的热源信号,到将目标位置信息传输到一线人员手上的终端,全程仅需不到20秒。
【遥感领域泰斗李德仁院士】
换言之,中国的遥感卫星已经具备了近乎实时的卫星情报传递能力。卫星看见了,就是作战部队看见了。
如果此类情报还可以直接下发到火箭军的导弹发射车,或者空军的轰-6K/N轰炸机上,那么在卫星发现目标后不到1分钟,解放军这边的导弹就能朝着目标飞过去了。
这也是美国太空军高度关注中国侦察卫星数量的原因,他们忌惮的不是侦察卫星,而是和侦察卫星联动的解放军远程打击体系。
在一个月前的九三阅兵,中国对外展示了多种新型远程打击能力。反舰导弹方队中的各型鹰击反舰导弹,标志着中国海军现在有能力打击1000公里外的水面舰艇和地面目标。
巡航导弹方队和高超声速导弹方队中展示的长剑-1000、鹰击-21、东风-26D等,则标志着火箭军和空军,有能力打得比海军更远、更准。
只靠这些军兵种自己的情报收集和预警探测能力,显然不足以发挥出这些“杀手锏”武器的射程优势。
【长剑-1000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有了卫星体系的加持,美国海军就要掂量掂量,自己会不会在战时连解放军的影子都没看见,就先被各种东风、鹰击、长剑导弹送进海里喂鱼了。
除了打击能力外,中国的卫星补充能力也备受美国太空军关注。因为中美两国都有反卫星能力,如果冲突爆发后选择打击在轨卫星,届时,决定卫星侦察体系作战效率的,不只有星座规模,还有受损星座修复能力。
不然再多的卫星,也会在持续攻击下分崩离析、失去作用。
在这方面,美国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因为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工业体系,还在积极发展快速卫星发射能力。
美国太空军已经意识到,如果双方真的在太空上打一场卫星战。最后可能出现美军打多少卫星,中国补多少卫星的场景。甚至美军的反卫星导弹够不够打,都是值得商榷。
来源:张学峰看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