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线,以历史之笔勾勒出以恒河为界的战略边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8:29 1

摘要:2025年,中国学者高志凯提出“高志凯线”,直接针对印方长期以英国殖民者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作为领土主张依据的做法。

2025年,中国学者高志凯提出“高志凯线”,直接针对印方长期以英国殖民者单方面划定的“麦克马洪线”作为领土主张依据的做法。

如果印方坚持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线,那么我们也可以基于历史与地理事实,提出以恒河为界的划界方案。

恒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境内,按照国际河流源流国主权延伸原则,我们对恒河流域拥有天然权益。

更重要的是,历史记载表明,唐朝使者王玄策在出使天竺时,就曾在这一区域确立过影响力。

公元647年,他作为大唐使团正使,率领三十余人出访天竺,却不知那里刚经历一场巨变——戒日王逝世,权臣阿罗那顺篡位。

新王不仅拒绝友好通使,竟派兵劫掠使团,成员或死或俘,贡品被夺。

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虽身陷囹圄,却凭借智勇成功逃脱。

面对奇耻大辱,王玄策没有选择返回长安求援,而是毅然北上吐蕃,凭借唐蕃联姻的友好背景,向松赞干布借得精锐一千五百人;又东行至尼婆罗(今尼泊尔),以大唐威仪与外交智慧说服国王派出七千骑兵。

手握这支近万人的“国际联军”,王玄策自任统帅,以兵法布阵,巧用火攻破敌象军,三日激战便攻破天竺国都,斩首三千,溺敌上万,最终生擒阿罗那顺,令中天竺五百八十余城邑望风归附。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押解俘虏返回长安,唐太宗盛赞其功,授以朝散大夫。

此役未耗大唐一兵一卒,全凭一人之胆识与谋略,重塑西域格局,堪称“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今天的“高志凯线”,其实就是古代的“王玄策线”。

这一历史事件为“高志凯线”提供了历史先例依据,使其比1914年英国殖民者随意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更具历史合法性与延续性。

所以,如果印方承认英殖民时期的“麦克马洪线”,那就必须承认唐朝时期确定过影响力的“王玄策线”。

如果否认殖民逻辑,那自身领土主张的依据又是什么?

按照山川河流的自然地理分界,以恒河为界?

查看中印边境卫星影像,请单击这里打开微图小程序立即查看。

参考资料:
《第一次中印战争:一人灭一国》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7713170088002088/
《谈谈历史上中印边界线,高志凯线与王玄策线有何区别》

来源:水经注GI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