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成都重点水源工程李家岩水库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大坝面板浇筑已全面完成。这一建设节点的达成,标志着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转入蓄水准备阶段。
8月,成都重点水源工程李家岩水库建设现场传来好消息——大坝面板浇筑已全面完成。这一建设节点的达成,标志着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转入蓄水准备阶段。
据了解,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将实现多年平均供水2.68亿立方米,提供4209万立方米应急库容,可满足成都中心城区30天、人均综合生活需水70%的应急供水需求。
李家岩水库加速建设正是成都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切面之一。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成都围绕构建节约、高效、合理的水资源体系,以及打造健康、和谐、持续的水生态体系等方面工作,深入推进现代水网体系建设。
水生态治理久久为功
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
为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好体验,在中秋、国庆假期到来之际,“夜游锦江”创新推出双节嘉年华活动,通过推出文化场景化、体验互动化、传播情感化的内容,展现蓉城古今魅力。
如今,“夜游锦江”频频“出圈”,其背后正是成都水生态治理的“久久为功”。
通过修编《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2022—2035年》《成都市沱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修编》,出台《成都市河湖水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导则》等政策文件,成都精准施策,水生态持续改善。2022年至今,114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率连续3年达100%,3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持续稳定达标。
“同时,通过深化河长制,全市配置各级河长6745名,实现了每一条河都有人管、有人护。2021年至今,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02.14万人次,发现解决问题18.82万个。”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清岸绿的治理成效,也逐步转化为城市独特品牌。为促进水域空间及溪水空间的价值提升,成都构建起“天府蓝网”价值转化体系。
目前,结合锦江、沱江、岷江流域综合治理,成都九道堰、东安湖、白沫江、桤木河等蓝网示范项目已建成。
水资源管理精打细算
全市设计供水总生产能力749万吨/日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脉搏”。成都如何构建水资源体系?节约、高效、合理三词是答案。
通过建立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地下水管控指标、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等刚性约束指标体系,2021至2024年,全市总用水量均未超用水总量红线。“我们也加强取用水监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所有电子证照转换,年取地表水审批20万方及以上、年取地下水审批5万方及以上的非农业取水单位以及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的农业取水单位全覆盖在线监测。”上述负责人表示。
针对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间,成都建成张家岩水库至老鹰水库引水工程,并加速推进李家岩水库、久隆水库、三坝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开工建设。目前,李家岩水库已完成大坝面板浇筑,久隆水库大坝上游填筑至458米高程,充水隧洞掘进6300米,三坝水库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审查。
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的同时,城乡供水能力也实现同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设计供水总生产能力达749万吨/日,其中城市(含城乡一体化)供水规模692万吨/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3.01%。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图片 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赵子君 审核 张家华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