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大爷今年58岁,退休后生活过得悠然自得,家里事少了,老朋友聚会却多起来了。每次饭局必备的,除了桌上的美食,就是酒。李大爷总觉得,“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反正自己没喝醉过,身体一直挺结实,喝点酒无妨。有一天,他听到小区里有人说:“最近电视上总讲酒能伤身,咱们谁
李大爷今年58岁,退休后生活过得悠然自得,家里事少了,老朋友聚会却多起来了。每次饭局必备的,除了桌上的美食,就是酒。李大爷总觉得,“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反正自己没喝醉过,身体一直挺结实,喝点酒无妨。有一天,他听到小区里有人说:“最近电视上总讲酒能伤身,咱们谁见过真有事啊?”大伙一阵哄笑,李大爷也没放在心上。
直到一次体检,医生看到检查报告后眉头紧锁,“李师傅,您的肝脏有点异常,长期喝酒不能再掉以轻心了。”“酒跟癌症真的有那么大关系?”李大爷在医院走廊里自问,而此时,门诊大厅滚动的健康科普屏幕刷出了权威数据:历时10年,对51万中国人的随访结果“喝酒越多,癌症风险越高”。这,是真的吗?
关于酒,是“适量有益”还是“滴酒不沾”?一项覆盖全国的庞大人群调查,终于给出了硬核答案。也许你还在举杯的时候,忽略了身体“默默记账”;也许你也像李大爷一样,一直觉得一杯不会出事。可10年、51万人的数据背后,藏着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忽视的健康警示。为什么医生和专家反复强调要远离酒精?喝酒和癌症之间,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联系?其中尤其第三点,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
一提到喝酒,很多人只关注醉酒伤肝,可其实酒精最大的隐患是其“隐匿性”。不同于外伤或突发疾病,癌症从来不是一夜之间找上门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联合研究、国家癌症中心的长期流行病学数据,反复证明:酒精不仅是一类“明确致癌物”,而且只要喝,无所谓多少,“风险线”很低。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权威指南,每年我国因酒精相关癌症新增病例超25万,其中肝癌、食管癌、口腔癌、咽喉癌等首当其冲。中国成人队列研究更显示,饮酒量每增加10克/天(约半两白酒),整体癌症风险可升高约12.3%。而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这一风险还会持续“累加”。
你以为“少喝点就没事”?其实,人体对酒精的代谢有一个“阈值”: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有限,大量饮酒极易造成“乙醛蓄积”(这是酒精被分解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强致癌物”)。即使偶尔饮酒,反复累积同样增加基因突变和炎症反应的概率。
坚持饮酒,10年后,身体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国家癌症中心历时10年的51万健康人随访中,研究者精确追踪了饮酒对癌症的影响,数据极具说服力。结果显示:
饮酒相关癌症整体风险激增 与完全不饮酒人群相比,长期饮酒者患癌概率增加14.5%;男性更为明显,重度饮酒男性患癌风险提升至23.6%。
特定癌症患病率大幅升高 肝癌、食道癌的发病率,长期饮酒者比不饮酒人群高出1.8~2.4倍;口腔、咽喉、结直肠癌患病概率均有明显增加。
乙醛代谢能力差人群“更易中招” 部分东亚人存在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变异,约35%中国人属此类,他们喝酒后易脸红,慢性乙醛暴露下致癌风险“翻倍”。
连“低度酒”也有风险 有些人认为啤酒红酒比白酒温和,其实酒精本质无异: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只要喝同等酒精量,致癌风险基本相当。
5.女性饮酒更伤身 虽然中国女性饮酒人群占比相对低,但一旦有习惯,总癌症风险高于同期男性,尤其易诱发乳腺癌。
上述数据,不是恐吓,而是来自多项医学共识:“一杯下肚,肝脏、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同步承受癌变风险。”
想远离酒精相关癌症?权威建议这样做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难道非得滴酒不沾?”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出台过针对酒精摄入的全球健康建议:“安全饮酒剂量,不存在”。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等权威机构也明确强调:
足量饮水代替酒精饮品
聚会时可试试无酒版饮品,减少饮酒冲动。
如有饮酒习惯,逐步减少频率和总量 每周减少一次聚会、一次少喝半杯,科学“断舍离”。
关注酒前酒后体征 酒后脸红、心跳加快等,提示你体内乙醛难以代谢,风险更大,务必尽早戒酒。
定期体检,筛查相关癌症风险 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肝功能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筛查。
家庭氛围支持很重要 亲友间形成不劝酒、健康饮食的生活圈,比“只靠自律”更能帮你远离酒精困扰。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举杯之间积累。“不喝酒,才是真的对健康‘干杯’”。如果你正打算减少饮酒,恭喜你,已经走在守护健康的正确道路上。
当然,具体效果与个体代谢、既往基础疾病等有关,不能盲目指望短期“清零风险”。如果你已经出现肝区不适、消化问题等症状,强烈建议尽快前往当地正规医院就诊,听取医生针对你个人情况的指导,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远离癌症威胁。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Chen Z,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cancer risk: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1.
4. 世界卫生组织.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Monographs
5. 中国疾控中心肿瘤防控中心.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报告
6.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lcohol and Cancer Risk
7.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饮酒与慢性病防控专家共识》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酒精相关疾病流行与干预指南
来源:健康之道牛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