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微创技术引领肺部肿瘤诊疗革新 让患者术后康复“加速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6:54 1

摘要:平均住院天数从18天缩至6天以下,术后呕吐等并发症显著减少,医疗费用大幅降低……无管微创技术,即自主呼吸麻醉下的无管胸外科手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作为天津市首家开展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

平均住院天数从18天缩至6天以下,术后呕吐等并发症显著减少,医疗费用大幅降低……无管微创技术,即自主呼吸麻醉下的无管胸外科手术,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作为天津市首家开展无管微创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将快速康复理念深植医护工作中,通过保留自主呼吸的胸腔镜手术方式,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康复体验。

“开展快速康复时,我们结合科室特点聚焦三个关键环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军介绍,首先是前置气道准备,为了改善以前患者气道肿闭时间长,术后呼吸道易出问题的情况,通过提前干预并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有效减少了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加速患者恢复;其次是前置血栓防控,术前筛查发现,约30%患者存在无症状静脉血栓,团队确定术后第1-5天为抗血栓治疗黄金期,显著降低了肺栓塞风险,成效显著。

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刚开展微创胸腔镜手术初期,仅适用于年轻、肿瘤小、BMI小于25且肺功能好的患者。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医生不断扩大适用患者范围,目前已对年龄大于75岁或有其他心肺问题的患者开展了此类手术。

这项手术最大的变革是麻醉方式,采用无管技术后大幅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气道和声带的损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肿瘤中心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梅表示,术后嗓子疼、声音嘶哑等问题近乎消失,尤其对播音员、歌手等特殊职业人群意义重大。

“我们持续‘做减法’,现已取消尿管,避免尿路感染;胸腔闭式引流管从20号粗管减至8.5号细管,疼痛干扰显著减轻,仅保留引流管用于观察积液情况。对患者疼痛的干扰越来越轻,恢复更快。” 李梅说。

护理重心的转变同样助力康复提速。从传统的管道护理、并发症管理,转向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患者术后清醒快、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最早2小时即可在护士辅助下下床活动,饮水和流质饮食也能尽早开展。相较传统手术,住院时间从八九天压缩至6天以内,最快3天即可出院。

无管微创技术的核心在于“保留自主呼吸”,这对麻醉和手术技术提出了双重挑战,更需要两者的协同配合。术中,患者在自主呼吸状态下,胸腔内肺的活动、膈肌的运动会对术视野有所影响,这就需要手术医生与麻醉师保持精准配合。“在麻醉师完善的神经阻滞下,肺和膈肌运动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赵洪林表示,目前这项技术多用于肺门区血管处理少的手术,如针对小结节的亚肺叶切除,无需处理大血管或进行肺叶切除,安全性与效率兼具。

无管微创手术的实施对于麻醉师来讲挑战尤为突出。“这项技术对麻醉的主要要求是神经阻滞必须精准完善,才能大幅减少静脉镇痛药的用量。”刚刚完成一台手术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闫东来解释,团队用喉罩代替传统双腔气管插管,既保证通气又降低气道损伤,同时需平衡镇静与自主呼吸,术中需全程密切监测。他回忆起一例胸腔粘连的手术,原计划简单楔形切除,术中发现整个胸腔闭锁,但最终仍依靠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完成了近三个小时的手术,这给了整个团队很大信心。

得益于麻醉用药量少、镇静适度,患者术后苏醒极快,一两分钟即可睁眼,清醒度堪比自然睡醒,术后不会出现谵妄。“这项技术减少了激素的使用,肺栓塞等肺部并发症风险相对降低。减轻了对消化系统影响,减少了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还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咳嗽、疼痛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患者,因气管插管刺激性大,术后两周到一个月往往都伴随严重咳嗽,影响生活质量,无管微创技术有效改善了这种呼吸道症状。”陈军补充道。

如今,无管微创手术已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开展5年,每年受益患者约占同类手术的10%,让更多患者受益。未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胸部肿瘤外科还将持续推动诊疗服务迈入更高效、更舒适的新阶段。(记者 赵颖妍 摄像 息明亮)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