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届大展以“六百年大明遗韵 三千里家国情怀”为主题,聚焦贵州独特的屯堡文化,围绕屯堡历史、建筑、服饰、民宿等内容,从全球征集了3万余幅摄影作品,最终遴选展出上千幅精品佳作。
9月27日,“2025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安顺市旧州古镇启幕。
本届大展以“六百年大明遗韵 三千里家国情怀”为主题,聚焦贵州独特的屯堡文化,围绕屯堡历史、建筑、服饰、民宿等内容,从全球征集了3万余幅摄影作品,最终遴选展出上千幅精品佳作。
黔中光影盛会 搭起文化交流桥梁
“室内、室外都有布展,展出形式新颖,我觉得这个展会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了。”台湾摄影师杨大本已经是第三次到贵州参加摄影展活动,“贵州屯堡文化的傩面具、高台戏,以及这里的风光、人文、文化,这些都很精彩,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灵感。”
旧州古镇居民在街头欣赏摄影作品
希腊摄影师多帕斯·乔治从事摄影创作已有近30年的时间,曾八次到访贵州采风。“第一次来贵州是2012年,当时我第一次看到侗族、苗族居民的生活,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我很喜欢各种少数民族的人,也喜欢贵州美丽的风景!”
岜沙苗寨、朗德苗寨、肇兴侗寨……乔治向记者展示了他在贵州创作的摄影作品,表示将继续用镜头记录多彩贵州的发展变迁,并与他人分享在贵州的所见所闻。
创新艺术展陈 古朴与现代深度交融
本届大展创新展陈形式,打破传统的展墙限制,摄影展将作品“嵌入”古镇的广场院落、街头巷尾,打造“露天艺术馆”,为观众构建沉浸式艺术空间。此外,还邀请到著名艺术家,创作永久性艺术装置“屯堡高台”,为当地留下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地艺术”文化地标。
艺术装置“屯堡高台”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原副院长、版画系原系主任王华祥介绍,艺术装置“屯堡高台”运用了若干几何体进行组合,象征着贵州所拥有的多民族、多山地的特点,并融入了屯堡地戏中特有的傩面具元素。
在王华祥看来,艺术可以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策展团队把旧州和屯堡当成是大地的一块画布,我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把旧州和屯堡打造成大地艺术的中国样板。”
触摸历史温度 文化记忆在此交汇
本届大展还配套举办了5个专题展和12个特展,带来多视角、多层次的文化盛宴。
在中华同光——故宫南迁文物“安顺驻留地”特展上,约15件极高阶故宫复制展品、50件书法绘画与摄影纪录影像在现场展出。
文物南迁之路,是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1933年2月6日,第一批文物从故宫午门起运。此后,故宫近百万件文物历经艰辛坎坷,南迁上海、南京,西迁长沙、宝鸡、汉中、重庆、贵阳、安顺、巴县、峨眉、乐山等地。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故宫博物院的80箱共计1022件国宝,被转移至贵州安顺华严洞,历时近六年安然无恙。
摄影家庄灵讲述故宫文物南迁记忆
特展的举办,唤醒了这段“国宝记忆”。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表示,屯堡文化与故宫文化虽然形态各异,但精神内核相通,“屯堡人六百年来‘石为居室,衣冠不改’,守护着明代的文化记忆;故宫人八十年前辗转万里,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种对文明的坚守与传承,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光影铺桥拓路 多彩贵州联世界
“六百年大明余韵,三千里家国情怀”。屯堡文化是随着明代“贵州建省”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不同于一般的地域文化,它承载着宏大的国家战略,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价值。
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地戏在活动现场展演
近年来,贵州立足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本次摄影大展是宣传推广屯堡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展示屯堡文化所蕴含的重大价值和独特魅力。
著名摄影家、学者、台湾“中华摄影教育学会”前理事长庄灵寄语大展:“希望大展成为贵州的品牌,特别是将摄影文化与贵州的文化底蕴、生活、自然风光等各方面完美结合,影响力越来越大。”
连续成功举办17届的“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已成为对外展示多彩贵州新风采的重要国际传播窗口。
本届大展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将在旧州古镇持续展出一个月。此后,大展还将于10至12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镇远古镇、锦屏县隆里古镇,和安徽、江西、江苏、北京、上海,以及意大利罗马、韩国首尔等地开展国内外巡展活动。
记者: 王昱雯 焦建 李诒瑞 田文兵
来源:动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