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纽约州高等法院主审法官约翰·赫奇(John Hecht)裁定,现年26岁的被告,中东裔移民沙博因为“一时冲动”犯案,虽行为不当,但未对社区构成“实质性危害”,最终判处三年缓刑,并需接受心理健康管理治疗及社区服务,不得上诉。
你好我是移民观察员无忧,科普华人移民的博主。
备受关注的“布鲁克林201初中校园暴力案”,在当地时间5月2日迎来了判决。
纽约州高等法院主审法官约翰·赫奇(John Hecht)裁定,现年26岁的被告,中东裔移民沙博因为“一时冲动”犯案,虽行为不当,但未对社区构成“实质性危害”,最终判处三年缓刑,并需接受心理健康管理治疗及社区服务,不得上诉。
对于这个判决结果,华人社区表示强烈不满,都认为被告沙博的行为恶劣,应该判处更严重的刑期才能表现法律的公平,社会的公正。这样的判决,无疑是对华人群体诉求的无视。也让长期关注华裔学生被霸凌的人感到失望。
这个案件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美国法官的判决是否在偏袒中东裔被告?判决结果会引起怎样的社会效应呢?
案件发生于2023年9月,布鲁克林201初中一名13岁的华裔男生因为在学校篮球场与一对中东裔兄弟发生纠纷。
本来,篮球场上青少年冲突是常见的事情,这种事情孩子自己在球场上处理完就好,更何况冲突也没有特别严重,也就是推推搡搡的程度。
但是当这两名中东裔兄弟把事情告诉了他们的舅舅沙博后,后者大怒,追到篮球场外对华裔男生拳打脚踢,将其打倒在地,头部撞击篱笆,导致受伤。围观群众拍下整个施暴过程发在网上,也成为后来庭上的铁证。
这还不算完,打完孩子之后,这位沙博怒气难消,竟然手持棒球棍来到华裔男生家中威胁。这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华裔男生的家长自然不能再忍。为保护家人与沙博对打起来,无奈沙博仗着人高马大和棒球棍,占了上风,将华裔家长头部打破,送医后缝了6针。
邻居们赶紧报警,警察赶来之后,竟然将沙博和华裔家长一起以“互殴”的名义逮捕。
都什么年代了,美国华人竟然还要受这个气?谁能忍!
当地华人社区立即摇人开会,大家一起去警察局示威抗议。最终华裔家长被认定为“正当防卫”被放了出来。
这要是按照美国的法律,别说跟闯入自己家中行凶的歹徒对打,就是掏出猎枪来一枪送他见安拉,那也是他自己找死。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华人家长的战斗力太弱,平时家里就该备把枪。
华裔家长被放出来后,华人社区在这起案件上算是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大家都在等待着法庭对施暴者沙博的审判,希望可以看到最终胜利的到来。
不曾想,在等待了两年多时间后,竟然只等到法庭对其缓刑三年的轻判。
受害者家庭的代表,社区领袖陈家龄在宣判前说,“沙博的行为不只是暴力,更是带有歧视色彩的仇视亚裔行为。我们华人已在美国深耕170年,无论你是否接受,我们都会继续留在这里。”
陈家龄强烈要求法院给予沙博至少两年刑期,以正视暴力与歧视行为,“不能让仇亚者只轻轻带过。”
检方立场与辩护方请求检察官亦指出,沙博的行为“不可原谅”,不仅涉及未成年人暴力,更在警方面前多次发表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言论,因此请求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与两年监督释放。
而沙博的辩护律师则请求从宽处理,称被告“深感懊悔、并非有预谋地攻击华裔学生”,希望法院判以缓刑,给予他“重返社会的机会”。
当庭法官最终认定:沙博确“在警员面前发表种族侮辱言论”,原告自卫合理,被告的行为构成严重问题。但入狱应保留给“杀人犯或帮派成员”等更严重罪犯,沙博属于情绪失控,不具“持久社会危险性”,因此给予缓刑处理。
对于法官这番认定,华人社区是强烈不同意的。
现场旁听的多位华裔民众情绪激动,纷纷表示“等待已久的正义没有真正到来”。
纽约市居民联盟主席臧东慧受访时表示:“法官对沙博在校外对学生施暴视而不见,让受害家庭与整个华社都感到震惊与心寒。若非社区联合施压,案发后校方原拟不了了之,甚至计划让沙博的亲属继续在校就读。”
他对社区的团结表示肯定,但同时强调:“这份判决等于变相鼓励成年人对青少年施暴。我们必须讨论是否要发起抗议示威,或要求沙博的社区服务必须在华社完成,让他真正理解自己造成的伤害。”
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华人社区还需要再接再厉,以更多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不过在美国这样的社会,等到法律来给你做主已经是晚了,你得自己先充分利用法律。别人都上门来打你家孩子了,你却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要吸取教训啊。
来源:无忧说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