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明珠的嘴,早已成为格力最大的流量永动机。当小米汽车因事故上热搜时,董明珠立刻补刀:“我们北京大一路的车跑了十几年没自燃”;当雷军宣布造车,她嘲讽“互联网企业都是小偷加小偷”;甚至公开宣称“海归都是间谍”,转头却重用了“孔雀计划”海归王自如。每场骂战背后,都是
董明珠的嘴,早已成为格力最大的流量永动机。
当小米汽车因事故上热搜时,董明珠立刻补刀:“我们北京大一路的车跑了十几年没自燃”;
当雷军宣布造车,她嘲讽“互联网企业都是小偷加小偷”;
甚至公开宣称“海归都是间谍”,转头却重用了“孔雀计划”海归王自如。
每场骂战背后,都是格力转型无力的焦虑:
这种“怼天怼地式营销”本质是用争议对冲颓势:
“骂小米一次,省下千万广告费”——某家电分析师点评
雷军不骂人,但小米用产品让对手闭嘴。
当董明珠嘲笑“互联网企业没技术”时:
小米的“造”不是蛮干,而是精准的用户需求爆破:
价格屠夫:1999元旗舰手机、799元红米击穿山寨机市场场景革命:双区洗衣机解决内衣外衣混洗痛点生态碾压:连接2.5亿设备的全球最大IoT平台雷军的“笨办法”反而成了最高效的商战:
“用户闭着眼睛买小米,就是对‘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信任投票”
格力守着空调铁王座,却在新战场屡战屡败:
渠道困局:3万家专卖店沦为转型包袱,直播带货翻车不断技术空心化:500亿芯片研发费打水漂,至今无商用产品人才危机:强制员工买手机、建议立法限制跳槽遭反噬小米用十年完成三级跳:
产品破圈:从“屌丝机”到万元折叠屏,站稳高端市场生态裂变:投资90+生态链企业,改写制造业逻辑技术突围:2024年研发投入超200亿,专利数突破3万件这场对决的胜负手,藏在用户的选择里:
2024年格力市值被美的甩开2000亿,空调老大位置摇摇欲坠经销商集体反水:“十年包修”条款被曝是售后绑架年轻消费者用脚投票:格力空调京东差评率是小米2倍当董明珠忙着给同行贴“小偷”标签时,雷军正在把星辰大海装进用户口袋;
当格力用“十年包修”绑架消费者时,小米用透明电视重新定义未来家居。
这场对决最讽刺的结局可能是:
格力用20年建立的空调帝国,
终将被小米用生态链战略肢解——
毕竟,当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姓“米”时,
董小姐的嘴炮,
吹得再响也只是一曲旧时代的挽歌。
最后送给董小姐:
空调能降温,但降不下企业转型的焦灼;
热搜能刷屏,但刷不出用户真心的尊重。
来源:蚂蚁科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