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论区里这条高赞,把好多人拉回手机前,重新点开那个叫刘萧旭的账号。
“132万了?
我上周看才90万啊!
”——评论区里这条高赞,把好多人拉回手机前,重新点开那个叫刘萧旭的账号。
别怀疑,数据没注水,是真涨疯了,一天两万粉,跟坐火箭似的。
为啥突然全网都在搜他?
说白了,大家看腻了三分钟甩巴掌、五集跳河的套路,突然冒出个能把“憋眼泪”演成“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掉”的人,爽点一下被拔高。
德塔文榜单刚给他盖上“第38周冠军”大印,转头“金海豚短剧节”又把年度最佳男演员塞他手里,评委原话:“微表情把角色内心撕了个缝,观众自己往里钻。
”听着像官话,可你去看看《盛夏芬德拉》第8集,男主知道女主撒谎那场戏,嘴角0.3秒的抖动,弹幕齐刷“我呼吸停了”,就知道这不是彩虹屁。
更离谱的是预告片。
《午夜来电》15秒 teaser,没有一句台词,光凭他回头那一瞥,24小时冲了500万播放,直接把平台历史纪录踩平。
评论区最高赞:“这哥是拿电影质感降维打击短剧。
”话糙理不糙——当同行还在拼“反转轰炸”,他已经把单集人均观看时长拉到7分28秒,比行业均值多3分钟,相当于用户多看了8条广告,平台嘴都要笑歪。
流量飙成这样了,品牌方哪还坐得住?
前脚刚被曝七位数签下某国际护肤线,后脚直播间就挂上“男主同款精华”,一秒售罄。
内部人士透露,合同里写着“必须保留演员原名出镜”,这在短剧圈是头一遭——以前品牌嫌“土味”,现在抢着蹭“质感”,风向彻底变了。
有人酸:“不就是个拍短剧的,至于吗?
”还真至于。
三季度立项表扫一眼,现实主义题材占比飙了40%,平台开会口径统一:“要萧旭同款共情力。
”一句话,他把“短剧=狗血”的等号生生撕成“短剧=高级”,别人跟不跟?
不跟就等着被算法埋。
年底还有古装试水《锦衣夜行》。
路透里他穿飞鱼服,腰一弯,网友直呼“明朝版张起灵”。
能不能爆不知道,但敢在巅峰期换赛道,本身就是狠人操作。
反正业内已经把他当风向标——他演啥,平台就投啥;他签啥,品牌就追啥。
短剧圈第一次出现“演员反向指挥市场”的奇观。
所以别只盯着132万这个数字,它背后是一条新赛道被活生生踩出来:观众愿意为好表演留时间,平台愿意为长停留砸资源,品牌愿意为真质感付高价。
刘萧旭不是简单的“爆了”,他是把“短剧”这两个字重新写了一遍——从此,三分钟可以不是快餐,也可以是正餐。
来源:高级百灵鸟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