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产业怎么富民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6:24 1

摘要:钟山乡聚焦农民持续增收“五问”核心要义,以“问”为引,以“干”作答,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农民增收,通过机制创新、传统提质、特色突破、业态融合“四维”发力,构建“稳基、拓新、增值、富民”的产业发展格局,用实干书写“五问”产业发展答卷。

钟山乡聚焦农民持续增收“五问”核心要义,以“问”为引,以“干”作答,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农民增收,通过机制创新、传统提质、特色突破、业态融合“四维”发力,构建“稳基、拓新、增值、富民”的产业发展格局,用实干书写“五问”产业发展答卷。

锚定党建主心骨,机制创新筑根基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由各村联系领导带领各党组织化身产业攻坚“先锋队”,赴各地开展种植项目经验交流,全乡2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带办产业项目,在热区水果、黄桃、林下菌等特色产业发展上聚力,组织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大胆尝试,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引进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参与经营得现金、就地务工得薪金”的“四金”收益模式,让农户深度嵌入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双向绑定。科学绘就产业蓝图。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量身定制“一村一品”计划,打造“红色文旅、绿色生态农业、金色农产品加工”三色产业图谱,推动产业布局与区域优势深度契合。

传统产业提质效,筑牢增收基本盘

标准化赋能增产增收。围绕烤烟、油菜、玉米、辣椒等传统产业,以“标准化种植、资源化利用”推动传统产业从“保产量”向“提效益”转型。今年,全乡种植烤烟1.1万余亩,计划收购3万担。科学化聚焦技术培训。不定期举办“理论课堂”“田间课堂”,开展“传、帮、带”,助力“供、产、销”,让群众增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场,参与培训人员500余人。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建成青储饲料加工厂,收购玉米秸秆加工优质饲料, 带动30名农户就近就地就业,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格局。

特色产业集群化,拓宽增收新渠道

规模种植强带动。推进薏仁、万寿菊、热区水果等特色产业规模种植,打造多样化增收矩阵。热区水果产业形成2000余亩规模, 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家门口就业。系统协作固模式。健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公司引领,合作社纽带,基地示范,农户参与,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协同驱动产业发展。罗平县昌鸿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种植+即时结算”收购万寿菊,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月付工资超10万元,农户每亩获净利润3000余元。品牌销售提价值。聚焦“绿色、生态、优质”定位,打造“永康田语”热区水果品牌,对黄桃等热区水果统一包装、宣传推介,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认可度。岔江村黄桃远销省内外,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基地带动20余户农户种植,黄桃成为金灿灿的“致富果”。

业态融合延链条,打造增收新格局

深加工稳增值收益。围绕特色农产品引进初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将更多增值收益留在本地、惠及农民,激活乡村资源多元价值,拓宽增收渠道。数字化扩销售渠道。激发本地“哥哥回村” “山里小敏”等知名带货主播搭建“特色产品+数字营销”桥梁,通过线上展示产品加工过程、乡村美景,吸引线上流量转化为消费订单,以数字化延伸业态触角,拓宽产业增收路径。农文旅激“美丽经济”。融合特色果园、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新业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带动农产品销售与农民就地就业,实现多元增收。

通讯员:钟山乡 杨 倩

来源:曲靖珠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