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山东向着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的征程中,济南市审计机关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围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审计理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管悦 通讯员 赵英翔 赵宝舒 解宏涛
近年来,在山东向着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的征程中,济南市审计机关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围绕“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总要求,大力推进审计理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提质增效、争先进位”再到“巩固深化、塑成优势”,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个目标,题定纲成、环环相扣,推动审计工作实现了从打基础、提质效到塑优势的深刻转变。3个项目获全国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7个项目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市局机关连续多年获全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一等”等次。
聚焦审计管理改革
塑成行业发展新优势
济南市审计局围绕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优化审计工作运行为着力点,以深化审计管理创新为切入点,打破思维定式,把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各方面。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与党的决策步调一致。该局深刻领会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不断在细化实化制度机制,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厘清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与市审计局职责划分,建立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制定并印发《中共济南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制度,对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区县党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履职情况跟踪问效,完善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清单和工作流程,推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充分发挥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作用,精心设计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议题,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聚焦党委政府关心和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聚焦制约审计发展的困难瓶颈,设计好“自选动作”,把召开会议的过程转化为重视审计、支持审计、推进审计的过程。主动服务市委审计委员会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功能。
二是强化项目计划管理,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该局立足长远规划审计工作,出台金融、市属国有企业、资源环境、投资等7项审计工作行动计划,绘制好事业发展“施工图”。做实项目背景调查性研究,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创新应用新媒体平台畅通信息征集渠道,面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全市审计系统和社会公众等广泛征集计划建议,分领域、分行业开展重点调研,充实完善审计项目储备库,围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采取展、讲、评、判等环节开展论证展讲,确保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目标一致、系统契合。准确把握审计对象在全市大局中的功能定位、职能特点,在实现常态化跟踪、动态化积累、系统化研究上下功夫。深化审计对象研究连续性,注重收集整理以往审计成果、其他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以及相关问题整改情况,建立审计对象档案库。加强重点行业整体的研究分析,对比不同审计对象信息,梳理掌握各环节、各层面的潜在联系,提高审计项目立项质量。
三是统筹全市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始终与锚定目标同向发力。该局自觉在推动全省审计“一盘棋”工作格局中思考谋划济南审计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明确审计年度目标任务,编制工作要点,高标准筹备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全市审计工作务虚会、区县党委审计委工作推进会,加强对区县党委审计委、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指导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大力推进审计团队建设,按照审计领域点面结合,跨处室建立审计团队,强化系统内部各层级同领域审计联动和纵向合作,以省市县三级联动、市县上下联动为抓手,聚焦年度大型审计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大兵团”作战。及时总结审计项目实施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成果,以“亮绩展评”活动为平台,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优势互补,推动资源共享,凝聚互促进步的强大发展合力。
聚焦审计质量变革
实现监督效能新突破
济南市审计局以改革视角揭示问题,以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围绕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和队伍建设两大保障,打造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三型审计,做强做优财政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四大板块,明确“一二三四”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一是深化智慧审计建设,紧跟前沿科技赋能审计。该局坚持科技强审,加快推进智慧审计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常态采集、定向采集、项目采集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机制,归集23个行业数据140TB;拓展全量数据采集目录,充实项目对象库、业务数据库、操作指引库、法规案例库、审计整改库5个主题数据库,融合OCR、NLP、GIS及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打造财政、投资、企业、金融、民生等多领域数字化审计应用场景,形成“1+5+N”智慧审计工作体系,多个应用场景入选市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和全省大数据审计重点攻关选题。坚持数据先行,按照“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数据化审计方法,探索建立“业务主审+数据主审”双主审模式,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和现场核查协同作战优势;广泛开展图数据库、DeepSeek大模型、BIM等技术的探索应用,进一步提升文书生成、数据处理、问题核查、案例匹配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矿产资源审计项目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模型技术,建立矿山现场模型精准锁定审计重点,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推进审计质量提升,释放审计监督体系效能。该局以《关于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护航保障强省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核心文件,出台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推进研究型审计、实现审计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地落实、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规范高效、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等8个领域综合性文件及一系列配套性文件,构建起“1+8+N”审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全流程质量控制,汇总整理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业务文书办理流程图和质量检查常见问题,编印《审计质量控制操作指南》。牢固树立成果意识,聚焦揭示和反映重大违纪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划分启动类、动态类、问题类、整改类、经验类5个类别阶段性任务,完善审前找题、审中提炼、审后总结工作思路,以审计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问题线索移送等为载体,聚焦审计项目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提对策建议,不断提升审计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强化监督体系协同,助力多元共治监督格局。该局积极构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及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的协作机制,统筹各类资源,推动实现机制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工作共促,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明确审计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线索移交、处理和反馈工作流程,建立协作会商、线索移送、结果反馈的全链条协作模式;与巡视巡察机构建立巡审联动机制,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监督的重要内容;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任中)审计结果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并将相关资料归入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任用重要参考;加强与人大、政协、党政督查协同配合,建立计划征询、特约审计员协商、信息沟通等机制,推动形成衔接顺畅、保障有力、配合高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四是提升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内部治理规范高效。该局开展“全市内审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举办内部审计政策解读培训班、内部审计技能竞赛,探索以干代训工作模式,组织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通过统一管理培训、共同开展工作提升内审人员业务能力。对全市83个市直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内审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联合市委编办多次召开座谈会,稳步强化重点市直部门、经济开发区内部审计力量配备。推动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健全本单位党组织(董事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审工作机制,完善配套年度考核、内部审计管理、资料备案等制度,支持总审计师独立开展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完善内控、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6个项目获全省优秀内部审计项目。
聚焦审计整改创新
打造靶向施治新模式
济南市审计局坚持把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作为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围绕工作制度、督导方式和成果运用等方面,创新思路举措破解审计整改难题,切实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效能。
一是推动整改工作制度创新,健全刚性约束的长效机制。该局深刻把握经济监督职能定位,制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2个文件管总,整改督查、结果认定、约谈问责等6个文件配套的制度体系,划分问题类型,细化标准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强化结果运用,严肃责任追究,打造审计整改机制完整链条。梳理被审计对象反馈整改工作常见问题,编印《审计整改工作十问十答》《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整改标准指南》进一步解疑答惑,规范工作程序,提升整改质量。构建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完善整改联动机制,形成各类监督贯通的事项清单、信息共享清单、成果运用清单,为审计整改打好“组合拳”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推动整改督导方式创新,探索有力有效的务实举措。该局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新设审计整改监督处负责审计整改工作,确保整改督导质效。召开全市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会议,通报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台账,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优化审计整改督查管理系统,实现动态跟踪、节点提醒、在线审核、结果汇总、数据分析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健全“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结果认定—约谈问责—成效巩固”全周期闭环管理,实现“事后监督”到“日常监督”深刻转变。创新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审计整改“清零”专项行动,系统梳理审计查出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严格把关整改结果评估认定,推动各类问题按规定要求和时限整改达标、见底清零。
三是推动整改成果应用创新,深化由点及面的系统治理。该局坚持系统思维深化审计整改成果运用质效,把整改典型个性问题和破解行业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审计整改监督管理责任,推动行业层面牵头整改,及时跟进整改情况,督促纠正具体问题,实现“点上突破”向“面上施治”拓展。深化总结被审计对象行业领域规律性认识,编印常见问题防范清单,梳理预算执行、经济责任、企业投融资等领域发现的139个常见问题,列明473种表现形式,帮助被审计单位对照自查,推动审计整改动真格、见真章。
聚焦审计队伍转型
积蓄自身建设新动能
济南市审计局以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培养机制、深化职业精神培育、强化纪律约束等措施,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审计人才体系,推动审计干部队伍从传统业务型向复合创新型转变,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打造支部特色品牌。该局坚持党建业务双驱动,推行“党建+项目”管理模式,把支部建在审计点上,深入开展“审计一线党旗红”“党建基础工作规范月”提升行动,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围绕“一支部一特色”打造10个机关党支部特色党建品牌,建设“融合式”“研究型”“创新型”战斗堡垒,构建以党建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某重点国有企业专项审计调查中,企业金融审计团队党支部围绕“守心铸魂、护航国企”党建品牌开展党课教育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政治机关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面对业务内容繁多、形势复杂的困难堵点,建立党员突击队聚力攻坚,啃下关键的“硬骨头”,确保项目实施质效。该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审计机关优秀临时党支部”。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该局紧跟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转型需要,深化实施青年审计干部培养工程,制定《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谋划青年干部成长路径,联合人社、工会等部门组织开展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创新竞赛、智慧审计技能竞赛,优化完善全员量化考核机制,打造的青年审计干部理论学习活动平台“青审论坛”获评为全市青年理论学习特色学习品牌,“年轻干部有话说”学习研讨活动获评为全市青年理论学习优秀案例。打造济南审计文化阵地,追溯历史脉络,宣扬审计文化,拍摄“丹心献审计 平凡铸非凡”微电影,组织“泉城最美审计工作者”评选活动,传播审计正能量,培树审计职业荣誉感。
三是全面从严治审,立牢文明审计形象。该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常态化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廉政专题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剖析,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内化为言行准则。紧盯领导班子成员“关键少数”做好日常监督,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聚焦决策执行针对性做好分析研判和预防管控。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指南》,分类梳理35项风险点,对数据采集、延伸调查等关键环节实施“双人双岗”管控。树牢服务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尊重并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建议,构建“审前承诺、审中督查、审后回访”全流程监督闭环,让审计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