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易圣”邵伟华老师——作者:仙小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2:21 1

摘要:讯已经30年即将过去,仙小康(下称我)回忆起《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鄂州市凤凰山庄国际会务中心召开的一幕,仍记忆犹新,沥沥在目。我是邵伟华老师第三期函授学员,自从1993年去白银市打工,买到了一本“邵伟华周易预测学讲义”,我反复看了又看爱不择手。

已经30年即将过去,仙小康(下称我)回忆起《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鄂州市凤凰山庄国际会务中心召开的一幕,仍记忆犹新,沥沥在目。我是邵伟华老师第三期函授学员,自从1993年去白银市打工,买到了一本“邵伟华周易预测学讲义”,我反复看了又看爱不择手。最后有邵伟华老师信息预测公司的广告教学科目,分三个班,第一个周易六爻八卦特训班与四柱命理特训班,学期一个月。第二个是周易六爻八卦与四柱命理学习班,学期三个月。第三个是周易六爻八卦函授班与四柱命理函授班,学期一年寄资料在家里学习,报名费300元。因为我家庭困难就报了个周易六爻八卦函授班。

“改革开放”后,点燃《周易》科学第一把火的创始人邵伟华老师!

我们家是祖传的阴阳风水世家,自大清道光年间起,祖上仙自宗就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阴阳风水师,也有许多传奇故事。当地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活八爷”。在天水麦积区许多寺庙里都有他施银的功德布施匾。麦积山,石门,净土寺,崇福寺,永庆寺匾上都有他的名。可惜六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后,定性为“封建迷信”全都砸毁,只有“仙人崖灵应寺”的功德匾还好无缺健在。后辈有传承人秀才仙步贏,东路名医“聋先生仙毅”。民国时期的老教师仙文斗,解放后父辈中的老阴阳仙骥,爷爷仙文斗的徒弟潘济美和我父亲仙琦老师等。可惜祖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尽丧失在文革当中,最珍贵的是老先人的影匣,左宗棠写下的匾额“文魁”二字。老祖宗仙自宗用毛笔抄写的楷书“轩辕皇帝万年历”尽毁在了我手中。详细情况“童年的遭遇”一文上有,不再赘述。

由于家庭成份问题,很早就逼出了街子小学在家劳动。父亲看到我体弱多病,就给我偷偷的请了一位阴阳师父,他就是我爷爷仙文斗的得意门生潘济美师父,师父是东泉镇“王家沽沱”人。师父和师娘对我十分好,我首先学会了“增删卜易”占卜算卦方面的。一个身弱多病的我,经常受生产队队长老爷气的人,偏偏学阴阳风水这方面一点就会,非常非常的爱。所以十多年来我有这方面的基础。报上“周易”六爻函授班后,从每一期寄来的学习资料,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年终考试成绩上线合格,发给了我“结业证书”。

1996年夏季的一天,湖北省鄂州市邵伟华信息预测中心寄来了一封“参会标准通知书”上面有一条是论文作者。我想写一篇论文寄去试一试。就各处搜集资料参考写作。写了一篇长达5000字的论文,题目是“周易是科学还是迷信”寄给了邵伟华信息预测公司办公室,半月后收到回信,里面有参会“邀请书”。我高兴的喜出望外,会务费500元,一去一来没有1000元就走不起。正在忧愁期间,我的好朋友廖三代是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龙王沟人。来我家里为开矿一事占卦选日子。知道我被筛选上了参会代表的条件,他便鼓励我一定要去参加这次会议,我把困难告诉了他,临走时借给了我50O元现金,一下子使我鼓起了勇气,几个妹妹也很高兴,又借给我500元钱,解决了燃眉之急。会期是1996年12月4号至8号,我于12月2号中午坐上天水去湖北的客普列车,单枪匹马直赴湖北省鄂州市邵伟华信息预测中心。第二天晚上到了武昌车站,住在最便宜的地下招待室内。

下图是支持我参加全国首届周易学术研讨会的好友廖三代先生。

第二天早上8点多赶到武昌市天河机场,找到了邵伟华信息预测中心派来的高牌接待站坐上了专车,把我们参会代表送至预测中心接待处。已经是12月3号了,吃过午饭后下午自由话动。第二天早上八点整,到凤凰山庄桥头整队入场。全国参会代表共分十九个组,我是第七组代表。由新疆、宁夏、贵州、云南、甘肃五个省的代表共十九人,组长王刚是贵州省冶金厅厅长,退休老干部,才知道了我们甘肃的三名代表。一名是临夏的,一名是庄浪的,人家都是机关干部,只有我一人是乡下农民。以下是全体代表步入“凤凰山庄”国际会务厅列队夹道欢迎的场面。

会议厅正中挂着太昊伏羲氏的像和邵伟华老师创作的“太极黄冠图”,还有江泽民主席的提词。主席台前中间坐着邵伟华老师,两边国际易经协会主席成中英和国际易学名流唐明邦教授,张炳路将军等列席代表。

这次“研讨会”的成功,标志着《周易》应用科学研究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周易》科学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起来,使预测与决策相统一配合,在全世界得到继承和发展,并结出丰硕的成果。标志着“改革开放”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定性为封建迷信牛鬼蛇神的禁区封锁,使《周易》恢复了科学的真面目,面向世界全人类,成为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材产。面向大众化,知易、学易,用易,把《周易》这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世。更好的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邵伟华老师虽然已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一生成绩是伟大的,他的哲学思想是进步的。在全国各地播下了《周易》的新种子,桃李滿天下,光辉照四方。千百年后,他的学生永远是不会忘记他的,高举《周易》这面旗子沿着习主席“一带一路”的治国理念方针,走出一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众生的光明大道。使中华传统文化光照寰宇,万古常存。

下图是国内外参会代表3OO多人的集体合影照。

下图是我参加完“中国首届《周易》学术应用研讨会”后,在甘肃天水神农山下“佛窑仙境”塑起的一尊伏羲相,(塑工黄丽春)。

下图是我和老师在鄂州市凤凰山庄广场的首次合影。

1996年12月7日。

下图是我和老师在陕西楼观台的又一次合影。

2014年7月24日

当代《易圣》邵伟华老师仙逝灵堂。

尊师已故,德範流芳。

高风亮节,地久天长。

2O19年孟夏月甲子日学生:

仙小康的致哀!

来源:中国甘肃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