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没被咬就安全?狂犬病的四大误区,每个人都该看看→|真相解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0:26 1

摘要:7岁的小明这几天到乡下的外婆家度假,外婆邻居家的狗狗小花特别可爱,小明尝试用手抚摸了小花,而小花在闪躲的过程中咬伤了小明的手。外婆赶紧抱起小明前往村卫生室,医生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了小明的伤口,并建议外婆将小明立刻送至就近的防疫站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后,小明接种了三

7岁的小明这几天到乡下的外婆家度假,外婆邻居家的狗狗小花特别可爱,小明尝试用手抚摸了小花,而小花在闪躲的过程中咬伤了小明的手。外婆赶紧抱起小明前往村卫生室,医生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了小明的伤口,并建议外婆将小明立刻送至就近的防疫站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后,小明接种了三针标准强效狂犬病疫苗。有了此次经历以后,小明再也不敢轻易用手碰触陌生的小动物了。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一种RNA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其唾液内的病毒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内而引发疾病,少数患者也可因眼结膜被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而患病。

狂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3个阶段:前驱期、狂怒期和麻痹期。

该病的总体特征是进行性中枢功能障碍。前驱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乏力及局部伤口红、肿、热、痛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患者可能会出现狂怒期症状,如激动、好动、有幻觉、行为不协调、肌肉颤动、恐水、恐风等。疾病进入麻痹期后,患者则表现为肌肉从伤口部位开始逐渐麻痹,慢慢肢体行动不能,并逐渐出现脏器麻痹,最终陷入昏迷、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狂犬病如何诊断

狂犬病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如恐水、恐风等,它们是狂犬病的特异性征兆。

此外,有可靠的与疑似或确诊的患病动物的接触史也可作为诊断依据。

同时,出现以上特异性症状后检测受感染组织(脑组织、皮肤组织或唾液等)中的病毒核酸和病毒抗原等可作为实验室诊断依据,但实验室诊断尚不适合在临床疾病发作前发现狂犬病毒感染。

狂犬病如何防治

狂犬病的预防暴露后(咬伤后)预防是指被咬伤者在疑似暴露于狂犬病毒后立即要进行的处理,主要包括3个步骤。

①咬伤后立即用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冲洗时间建议大于15分钟。若局部有出血,应尽快对出血伤口进行局部止血及止血后消毒。

②应尽快接种标准的强效狂犬病疫苗,原则上应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

③若明确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建议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抗体注入伤口。

狂犬病的治疗目前,狂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接近100%。因此,临床上患者一旦发病,只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要点如下。

①严格进行单间隔离,且进行专人诊疗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②对症支持治疗,如恐水者禁食禁饮、高颅内压症状者使用脱水剂、缺氧者行吸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者行气管切开、内环境紊乱者行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

误区解读

误区1:接触狗狗不被咬就不会感染狂犬病毒。

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病狗或病猫舔过的物体带有其唾液,人体接触后可通过眼结膜或自身已存在的伤口被感染,故宠物狗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有必要的,且接触宠物的唾液后应尽快洗手,进行局部消杀,避免感染。

误区2:只有狗狗才会传染狂犬病毒。

这是不正确的。狂犬病毒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故它们都具有传播狂犬病毒的可能性。虽然生活中人类感染狂犬病毒90%以上与狗有关,但人被其他类型的宠物抓伤也需要进行狂犬病防治的相关处理。

误区3:被狗狗咬伤后十几年才会得病。

这是不正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狂犬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2周至3个月,大多数患者在1年内就会发作,超过1年发作的很少见,且据确切数据可查的潜伏期最长只有6年。

误区4:狂犬病疫苗只有在被咬24小时内接种才有效。

这是不正确的。临床经验和WHO均提示,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最好是在被咬后 24小时内接种;但被咬后超过24小时接种疫苗且疫苗能在发病前产生足够的抗体,就是有效的。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感染病:真相与误区》

组织编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张文宏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注意:本文封面图片和文内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图书质量问题反馈

邮箱:zhiliang@pmph.com

来源:九洲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