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内部文件显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网传娃哈哈或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娃哈哈方暂未回应。
文|崔铭格
编辑|谷 宇
国内知名饮料品牌娃哈哈二代掌门宗馥莉已决定“另立门户”了?
2025年9月,一则娃哈哈《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流出,引发网络关注。
这份内部文件显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对此,有媒体向娃哈哈方面核实文件真实性,但娃哈哈方面暂未给出回应。也有娃哈哈经销商向媒体表示,“99%的娃哈哈经销商,都不会做‘娃小宗’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换标”舆论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娃哈哈方面依旧采用“冷处理”方式对待。有媒体发现,娃哈哈官网对外公布的总机电话竟成了空号,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公开电话也无人接听。
“娃哈哈”换标或属无奈
国家商标信息网显示,从2025年2月19日开始,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陆续申请了多个分类的“娃小宗”商标,覆盖了全部45个国际分类,包括茶饮料、矿泉水、奶制品等娃哈哈现有核心品类,甚至拓展至啤酒等新领域。
目前,“娃小宗”的商标归宏胜集团所有,商标申请日期显示为2025年5月,且“娃小宗”系列商标均未完成注册流程,绝大部分尚处在“初审公告中”。
公开信息显示,宏辉食品控股股东是杭州宏宸营销有限公司,后者持有宏辉食品100%股权。而杭州宏宸营销有限公司是宏胜集团100%控股的公司。
实际上,并非宗馥莉不想使用“娃哈哈”商标,而是她很可能用不了。
今年2月,娃哈哈官网发布了《关于“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的声明》,称为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合规化经营,通过对集团公司历史沿革的梳理,“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宗馥莉全资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未对集团公司经营和资产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而今年5月,此项转让被告知“备案不确定”,实质上处于搁置状态。
具体来看,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由三方持股,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持股 24.6%。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或转让等重大决策必须得到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且国资股东有一票否决权。
种种迹象表明,宗馥莉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最大股东就娃哈哈“换标”一事的沟通似乎并不顺利。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是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近日,有媒体致电该局办公室,接线人员称,她没有接到娃哈哈将更换品牌的信息,会安排工作人员向媒体反馈情况。
有业内人士猜测,启用新商标“娃小宗”可能是宗馥莉与娃哈哈其他股东方的博弈,但也不排除外界猜测的自立门户的可能性。
换标后,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产经在线”梳理发现,根据娃哈哈流出的内部文件,7家由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系”企业计划换标,用新品牌“娃小宗”代替原来的“娃哈哈”商标。
此前还有消息称,2025年7月,娃哈哈集团正式收回对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品牌授权,要求其停止生产娃哈哈品牌桶装水。随后,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推出了自有品牌“沪小娃”,试图自救。
这意味着,若“娃小宗”商标注册顺利,到2026年,“宏胜”系生产的营养快线、爽歪歪、AD钙奶等产品将统一使用“娃小宗”商标。
届时,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娃哈哈买单?
显然,娃哈哈的“换标”舆论已经对其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位与娃哈哈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向媒体透露,今年经销的娃哈哈销量同比去年有下滑,“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
另外,蝉妈妈数据显示,娃哈哈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的日均销售额已从5万元—7.5万元/天减少至1万元—2.5万元/天,粉丝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但宗馥莉似乎已为品牌和业务的过渡做好准备。今年8月,宏胜集团在西安新建了一个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年产能80万吨,为新品牌的独立生产铺路。9月,多家原娃哈哈旗下公司陆续更名为“宏胜系”公司,且娃哈哈集团的大部分员工已被转移至宏胜饮料。
业内人士透露,宗馥莉为“娃小宗”定下的年销售目标是300亿人民币,这几乎是娃哈哈品牌一年实际销售规模的近八成。
“娃小宗”最终能否成功接棒“娃哈哈”品牌,取得消费者信任,还需时间验证。
来源:企报产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