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纸通知,掀起饮料行业巨震。娃哈哈即将弃用陪伴消费者37年的经典标识,转而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场由宗馥莉主导的“品牌切割”手术,背后是难以调和的股权历史遗留问题与巨大的法律风险。老牌巨轮的转身,是涅槃重生还是无奈沉沦?根据近期流出的娃哈哈《关于开展2026
一纸通知,掀起饮料行业巨震。娃哈哈即将弃用陪伴消费者37年的经典标识,转而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场由宗馥莉主导的“品牌切割”手术,背后是难以调和的股权历史遗留问题与巨大的法律风险。老牌巨轮的转身,是涅槃重生还是无奈沉沦?根据近期流出的娃哈哈《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这场品牌更迭已被提上日程。通知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换标的核心原因是“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导致公司经营暴露在重大法律风险之下。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必须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这一僵局,使得宗馥莉领导的管理层不得不采取“断腕”之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位华南地区经销商证实,已收到相关沟通通知,初步沟通会议将在近期举行。一位与娃哈哈合作超过二十年的经销商坦言,心情复杂:“‘娃哈哈’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是渠道和消费者认你的根本。换成‘娃小宗’,市场接不接受,要打一个大问号。”
接近娃哈哈生产体系的人士透露,部分老工厂的运营效率已面临挑战,宗馥莉继续关停或调整部分家族成员管理的工厂及渠道单元,意在提质增效,为新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做准备,但此举也引发了内部关于人员安置和资产处理的震荡。
娃哈哈的商标权归属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特殊历史时期留下的“旧账”。当时为吸引外资,娃哈哈与法国达能成立合资公司,商标权作价入股。此后双方爆发激烈冲突,虽然后来宗庆后通过法律手段成功收回商标,但其中复杂的股权关系和约定,为今日的困局埋下了伏笔。
宗馥莉自接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娃哈哈的年轻化与现代化改革。此次换标,可视为她试图从根本上厘清产权、摆脱历史包袱的最大胆尝试。然而,“娃小宗”能否承载起“娃哈哈”在几代消费者心中积淀的情感与信任,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换标事宜,财新记者向娃哈哈集团求证,公司方面的回应异常简洁,仅有两个字:“无回应。” 这种沉默的态度,与外界对此事的巨大关注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增添了事件的悬疑色彩。
从AD钙奶的童年记忆到营养快线的日常饮品,“娃哈哈”早已超越一个品牌,成为国民记忆的一部分。宗馥莉的这次豪赌,是在产权困局中杀出一条生路的必然选择,还是一次可能伤及品牌根基的冒险?您认为,“娃小宗”能成功接棒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来源:大世界和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