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祖国北疆亮丽内蒙古的辽阔大地上,民主管理的活力持续奔涌在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从欣欣向荣的国有企业到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自治区各级工会持续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走深走实。这不仅是全区各级工会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北疆实践,更是助力自治
在祖国北疆亮丽内蒙古的辽阔大地上,民主管理的活力持续奔涌在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从欣欣向荣的国有企业到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自治区各级工会持续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走深走实。这不仅是全区各级工会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北疆实践,更是助力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的生动答卷。
一、双擎驱动:织密组织网络 筑牢制度根基
以组织保障与法治化建设为双引擎,自治区总工会构建民主管理坚实框架。一方面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推动民主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自治区财政和自治区总工会单列专项经费,各盟市、旗县同步加大保障;另一方面以法治为支撑,为民主管理筑牢“四梁八柱”,推动自治区人大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条例》,如今两项条例纳入2025年修法计划,总工会全力配合修法工作,将实践经验升华为地方性法规。同时联合自治区人社厅、国资委等部门制发相关制度文件,以合力深化民主管理工作;把建立职代会与集体合同制度作为五一劳动奖评选必要条件,推动职工民主权利有效落实。
二、扩面提质:打造规范化民主管理样板
以“质”“量”双提升为目标,自治区总工会推动民主管理覆盖更广、水平更高。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在中小型非公企业推行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在公司制企业推动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截至2024年底,建会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87.29%、91.49%。以典型引领,累计创建85个全国先进单位、12个全国示范单位,430个自治区先进单位、236个自治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带动。
为推动民主管理从“建制度”向“提质效”跨越,自治区总工会深化内涵建设:通过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和“聚合力、促发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强烈的热情,推动了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包钢集团职工建言生产线安全规范的场景,鄂尔多斯集团“工会论坛”上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建议,便是全区31276家厂务公开企业的缩影。
三、创新破局:探索新业态民主管理路径
自治区总工会积极探索新业态民主管理新路径,组织召开全区平台企业示范性民主恳谈会,指导顺丰速运搭建“五大沟通平台”让快递员反映诉求畅通无阻。各级工会组织快递、外卖、涉运行业座谈会245次,围绕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开展广泛协商,签订集体合同529份,覆盖平台企业1168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91万余人,依法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
四、实践硕果:奏响劳动关系和谐乐章
民主管理的“协调器”“稳定阀”“润滑剂”作用,在实践中充分彰显:内蒙古森工集团“生态轮伐”建议入企规、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改善高温车间作业环境、鄂尔多斯电业局优化用电保障,均是职工民主参与的成果;在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事务公开让每一笔经费都“晒在阳光下”;在科研院所,职工参与课题评审的机制,让创新火花持续迸发。截至2024年底,1615名职工董事、1707名职工监事走进企业决策层,1.79万份集体合同覆盖2.79万家企业、203万职工,1.69万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1.69万家企业、161万职工,一项项倾听民意的举措落地,为企业凝聚起同心同向的发展合力。
当民主的春风掠过草原,当每个劳动者的声音都被认真倾听,内蒙古大地上,正奏响“党政领航、工会力推、职工同心、共促发展”的雄浑乐章——这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自治区总工会以民主管理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两件大事”凝聚磅礴力量的使命担当。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