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逼蒋下台的名将:晚年留下的回忆录,道出蒋介石真实一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06 07:30 1

摘要:后来,蒋介石去了日本,自称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但这是蒋说谎,因为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谓英雄不问出身,蒋介石这样说谎,显然属于诡诈,对于真英雄来说纯属多此一举。

作为20世纪风云人物,无论谈及民国,还是谈及抗战,肯定都绕不开蒋介石,那么蒋介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对此,两次逼蒋下台的桂系名将李宗仁,晚年留下的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就道出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

关于李宗仁的回忆录,与蒋介石交往甚多的张学良,亲口称赞写得好,认为其中揭开了真实的蒋介石,是“百分之分百的蒋介石”。

蒋介石原名蒋志清,少年时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因为不守校规被开除。至于如何“不守校规”,就不太清楚了,但由此可见蒋介石似乎不是合格的军人。

后来,蒋介石去了日本,自称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但这是蒋说谎,因为要给自己脸上贴金。所谓英雄不问出身,蒋介石这样说谎,显然属于诡诈,对于真英雄来说纯属多此一举。

留学回国之后,蒋介石从事反清、反袁、以及混迹上海滩。蒋介石的真正“发家”是在1922年,当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随后担任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参谋长。

虽然蒋介石担任许崇智参谋长,但当时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还属于“小人物”。但短短2年之后,蒋介石就已经位高权重,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问题是:短短两年,蒋介石为何能够崛起?

首先,蒋介石架空许崇智,获得粤军的大部分领导权,安插了大量门生故吏进入粤军。

其次,当时国民党中有左派右派。蒋介石先是积极打击西山会议派的右派,还成为左派的代表人物,并借苏联顾问鲍罗廷之手赶走胡汉民、许崇智;但随后又与右派联系,发动中山舰事变,逼迫汪精卫下台,之后蒋介石将事变责任推给右派部下,重新获得苏联、左派的信任。

第三,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后,蒋介石继续发展、偏袒羽翼,导致北伐军中出现嫡系旁系之别。发装备时,优先超量装备嫡系,旁系都不够均分;当时嫡系第一军军饷亏空,原因负责人把军饷赌输了,蒋介石也不处理,只是让其领钱填补亏空,旁系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因此,李宗仁认为“蒋中正的为人,因其幼年混迹于上海的黑社会,颇受其熏染。对同事,御部属,一以权诈为能事。在在均使贤者裹足,壮士离心,而攀龙附凤之徒则蚁附帷幕”,崛起之路上主要“得力于权诈多,得力于功勋少”。

蒋介石掌握大权时,主要是中国抗战这一时期,这种“乱世”特别考验领导人的军事才能。那么,以军事起家的蒋介石,他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呢?

关于蒋介石的军事水平,历史已经给出答案,网上也有戏称蒋介石最多只能胜任连长职务,但李宗仁的观察角度与众不同,他认为蒋介石最大的问题是意气用兵,犯了“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的兵家大忌,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一犯再犯、一直没有改变。

北伐南昌之战,蒋介石觉得轻松可下,于是派第一军的第一师,嫡系中的嫡系攻打,而且固执的一味围城强攻,结果轻敌冒进、战术呆板的蒋介石遭遇惨败,以至于几次抓着白崇禧的手问“怎么办?怎么办?”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因余之疏忽卤莽,致兹失败,罪莫大焉,当自杀以谢党国;且观后效如何。”

北伐徐州之战,蒋介石也是脱离实际,一味强攻徐州,从而中了敌人诱敌深入之计,最终全线溃败,遭遇一场难以置信的惨败。此战之后,蒋介石下野,这是他第一次下野。有趣的是,曹操战败之后会大笑三声,但蒋介石下野之前都杀一人,第一次下野前杀的是王天培。

抗日淞沪会战,大家都知道,这一战很惨,损失了大量精锐,但其实早期白崇禧等就劝蒋介石不要把“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的一掷”,而且毕竟当时战略阻击的目的已经达到,按理后撤布防,但蒋介石却意气用事、严禁后撤,最终同意后撤时却已晚了,导致精锐几乎被打光,剩下的也变成无计划的溃败,让接下来的南京无法防守。

教员认为抗日战争快不得(下一句是解放战争拖不得),李宗仁也大致是这个观点,认为抗日不应争一日之短长,不应“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多守一两天少守一两天意义不大,但有计划的撤退和无计划的溃败,两者结果大相径庭。可惜的是,蒋介石过于意气用事了。

总之,李宗仁对蒋介石军事能力的评价是:“蒋先生实在是既不能将将,也不能将兵,若以他一己的意志来统兵作战,安有不败之理?”

最后,关于蒋介石的为人,还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蒋介石的救命恩人,陈赓为何会离开蒋介石?

其中原因之一,是陈赓认为蒋介石并非“明主”。陈赓后来回忆说过:北伐期间,蒋介石在指挥作战间隙,总是打开收音机,收听上海的股市信息。

北伐血战期间,将士前线拼命,蒋介石却不把前线打仗的他们性命当回事,反倒在意股市涨跌,可见此人更重自己私利,属于“以利为先”,与“以人为先”的教员相比,蒋介石的境界相差甚远,败逃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李宗仁对蒋介石的几个评价太精准,张学良百分百赞同》等

来源:历史评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