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倾听·助力·共富 与亿万农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第八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发布会邀请了多位“丰收者”,通过鲜活案例讲述农行金融助农故事,展现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万博雯)近日,“倾听·助力·共富 与亿万农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第八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发布会邀请了多位“丰收者”,通过鲜活案例讲述农行金融助农故事,展现秋收“丰”景。
重庆市秀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成芳围绕农行定点帮扶秀山县的具体实践,讲述了在农行帮助下,村民翁红珍开办餐厅实现脱贫、洪安镇平马社区完成茶叶产业链升级、秀山外贸借由通道经济的“物流骨架”搭建走向国际等一个个致富故事。
洪安镇的翁红珍大姐在丈夫确诊“渐冻症”、家中积蓄掏空且四处借债的情况下,独自承受着三个娃和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就在翁大姐快撑不住时,农行干部了解到她家临街,而且会炒一些家常菜,当时洪安旅游正在兴起,农行为翁大姐提供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她开办一家餐馆。这笔资金仿佛救命稻草般,让翁大姐重燃了生活希望。此后,这家名为“边城小厨”的餐馆渐渐有了名气,农行又主动上门,用“富民贷”帮她把店面做大。
“没有农行的帮助,我的家可能早就倒下了。是农行人告诉我,再小的灶台,也能点亮人生的光!”翁大姐哽咽地说。林成芳介绍,在秀山,像翁大姐家这样被农行小额信贷托起的家庭还有很多。用林成芳的话说,“农行一家就支撑了全县脱贫小额信贷的大半边天!”
翁大姐和其他相似家庭只是农行帮扶工作中的“点”,怎样把无数点连起来,形成更长的线、更宽的面,这是农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洪安镇平马社区有种茶叶的传统,但过去,茶农只能靠天吃饭,忙碌辛苦一整年,却收益甚微。经过考察,农行决定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为抓手进行帮扶。凭借农行提供的250万元无偿帮扶资金,平马社区建起了杀青、干燥、精制等一体化的茶叶加工厂。
“同样的茶叶,经过加工现在能卖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斤了,价值翻了十倍、百倍!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00万元,人均增收5000多块!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农行的金融活水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林成芳激动地说。
怎样让点和线的星星之火形成全县、片区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燎原之势,农行在继续探索、实践。秀山位于渝鄂湘黔四省交界地区,是重庆东南门户,拥有武陵山片区最大的平坝。这里商贸物流基础较好,辐射能力较强,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把当地田间地头、车间工厂的‘宝贝疙瘩’卖出去才是关键,电商的兴起让我们找到了捷径。”林成芳介绍,在农行助力下,秀山连续八年举办“农行杯”农产品电商销售大赛,把直播间架在了山坡上、茶园里、作坊边,引领返乡青年用手机当新农具,让秀山及周边的柑橘、茶叶、火锅底料等产品,源源不断飞出大山,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战略,而秀山恰好是通道的东线节点。农行制定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金融举措:为搭建通道经济的物流骨架,农行投放9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道路等基础设施、仓储物流配送、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把“蓝图”变成了“实景”;为搭建秀山外贸企业走向国际的新路径,农行深入市场走访调研,为成橙果品等企业量身定制国际信用证、结售汇等服务方案。农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包”,让“秀山制造”“武陵加工”,从通道闯进东南亚、欧盟等市场。如今的秀山,通道经济蓬勃发展,外贸活力持续迸发,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十年来,18位农行帮扶干部把根扎进秀山的土地。他们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创新金融帮扶的有效路径,以“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诠释着农行干部的使命担当,共同绘就了“书中边城、画里秀山”的共富新画卷。(完)
编辑:丁正威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