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与诗人的相聚副刊主编笔下的名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8:00 1

摘要:1995年6月30日,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晚会拉开了帷幕。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让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尤其是82岁的洛宾老人亲自登台,在鲍蕙荞的伴奏下,原汁原味地演唱了歌词长达5段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和在伊犁刚刚创作的《蓝马车》两首歌。那迷人的艺术

▌李培禹 著

1995年6月30日,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晚会拉开了帷幕。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让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尤其是82岁的洛宾老人亲自登台,在鲍蕙荞的伴奏下,原汁原味地演唱了歌词长达5段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和在伊犁刚刚创作的《蓝马车》两首歌。那迷人的艺术风采,更是倾倒了全场观众……

演出结束后,大家都不愿意散去,几乎一个不落地参加了庆祝晚宴。李雪健说:“我带头唱一个吧,然后每个桌出一个代表。”他刚唱完,蒋大为便接过话筒……我看到“西部歌王”的眼睛有些湿润,银灰色的胡子微微颤动,老人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了……不久,北京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晚会录像。7月底,我接到洛宾老先生的信。

信不长,只有一页稿纸,却有一半文字谈到了“观众”。我曾就“版权之争”这个问题问他:“为什么不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老人淡然一笑,给我讲起这样一件事: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王洛宾作品音乐会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跑到台上来,孩子吻了他之后,这位女士也亲吻了他,在他的脸上留下唇印。老先生风趣地摸了摸腮边,仿佛那唇印犹在,然后朗声说道:“这,就是我的版权!”在老艺术家看来,“观众很喜欢”,就是对他艺术的最高评价。

洛宾老给我的信中,谈到为著名老诗人臧克家的诗谱曲的事,这也是值得记下来的一段佳话。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出生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从20世纪30年代他投身西北战地服务团,到再回北京,已经是半个世纪了。音乐会举办后的一天,我们伴着他从朝阳门外一直走到朝阳门内南小街。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我们竟来到了赵堂子胡同,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院落前。这散步的“意外”,像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促成了两位世纪老人的会面。

我知道,那时已91岁高龄的臧老近年身体一直不太好,极少会客。可这天,我还是按响了那扇朱红色大门上的电铃。来开门的是臧老的夫人郑曼,我犹豫了一下,说:“今天,我陪王洛宾逛逛北京的胡同,路过这儿,想见见臧老,不知……”“王洛宾?西部歌王?王先生在哪儿?快请进。”郑曼热情地搀扶着洛宾老人,一边带我们走进客厅。一会儿,臧老从书房走出来,向王洛宾伸出了双手。王洛宾迎上前去,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20世纪杰出的诗人与歌者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王洛宾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时就读您的诗,《老马》《春鸟》等名篇,现在还能背得出来。”臧克家说:“当年我在大西南。你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吧?50多年了……你那么多的民歌,是歌,也是诗。”郑曼为我们沏上浓浓的香茶,然后嘱咐老伴:“心脏不好,不要太激动啊。”臧老挥挥手,说:“不要紧,我们慢慢聊。”王洛宾拿出《纯情的梦——王洛宾自选作品集》,在扉页上写了“臧克家艺兄指正 洛宾1995年7月1日”,送给老诗人。臧老也在《臧克家诗选》扉页上写下“洛宾艺兄存正 克家1995年7月1日”,回赠给老音乐家。王洛宾翻开厚厚的诗集,对臧老说:“我即兴为您的一首诗谱曲,然后唱给您听听,看您满意吗?”臧老和大家都拍起手来。 (1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