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下午我拎着刚烙的韭菜盒子去张叔家,刚走到单元楼下就听见他家厨房传动静——王婶儿的大嗓门裹着锅铲碰撞声:“放糖?你咋不直接蘸蜂蜜吃!红烧肉要的是咸香,不是甜腻腻的糖水!”
那天下午我拎着刚烙的韭菜盒子去张叔家,刚走到单元楼下就听见他家厨房传动静——王婶儿的大嗓门裹着锅铲碰撞声:“放糖?你咋不直接蘸蜂蜜吃!红烧肉要的是咸香,不是甜腻腻的糖水!”
我赶紧加快脚步,推门就见张叔抱着胳膊靠在灶台边,脸憋得通红:“年轻时你说吃甜的显年轻,现在倒嫌甜了?”两人一个举着亮闪闪的锅铲,一个梗着脖子,眼看就要吵起来。我正琢磨要不要假装路过,张叔却突然“噗嗤”笑出声:“得了得了,听你的,齁死我也认了!”王婶儿立马把醋瓶子往台面上一放,嘴角藏着笑:“算你识相,待会儿别偷吃第二块!”
我站在门口看傻了——这哪像刚吵完架?倒像俩小孩拌嘴玩。后来坐下来吃韭菜盒子,王婶儿才跟我揭秘:“别瞧我俩天天吵,五十年没散伙,全靠这个宝贝。”张叔听了,赶紧从电视柜抽屉里翻出个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躺着张泛黄的纸,边角都磨卷了,上面是歪歪扭扭的钢笔字。“这是我俩结婚第十年写的‘吵架公约’,就五条,救了我俩半辈子。”张叔指着纸,眼神得意得像刚偷吃到鱼的猫。
(以下是王婶儿边嗑瓜子边讲的事儿,我尽量按她的原话记,连语气都没改)
第一条:翻旧账不如翻相册
“年轻时哪懂这个?一吵架就跟倒垃圾似的,把陈芝麻烂谷子全抖出来。有回他忘了我生日,我越说越气,连他十年前把我新买的真丝裙子洗染色的事都翻出来骂,最后俩人大半夜坐着哭,都忘了为啥吵。”王婶儿吐掉瓜子皮,指着墙上的相框:“后来就定了规矩,谁翻旧账谁就擦一周窗户——你张叔最怕擦窗户,高处他不敢爬,低处又擦不干净。”
现在他俩一要上火,王婶儿就故意去卧室翻相册。“看着照片里他年轻时留着长头发、穿喇叭裤的傻样,气就消一半。上个月他又忘了结婚纪念日,我本来憋着想骂他,结果一翻开相册,看见他当年追我时写的情书,哎哟那字丑的,跟鸡爪挠的似的,我忍不住笑出声。”最后张叔乖乖认罚,拖了三个月的地,还每天给王婶儿泡菊花茶——因为王婶儿说“看你拖地辛苦,给你个表现机会”。
最绝的是去年装修,俩人因为选瓷砖吵到要拆墙。王婶儿要贴米白色,说显亮;张叔要深灰色,说耐脏。吵到第三天,王婶儿突然冲进卧室,抱出个旧相册“啪”地拍在桌上:“你自己看!当年咱住的小平房,连水泥地都坑坑洼洼,你咋不说丑?现在条件好了,倒挑三拣四了!”张叔凑过去看,照片里他俩蹲在地上吃泡面,身后的墙皮都掉了一块,突然就没声了。最后俩人各让一步,卫生间用了张叔选的灰色瓷砖,但王婶儿坚持在瓷砖缝里嵌了圈金色美缝剂,还在墙上贴了朵陶瓷向日葵——“丑是丑了点,但看着热闹,像咱俩的日子。”
第二条:冷战超不过一碗炸酱面
“冷战最伤感情,所以公约里写死了,谁先闭嘴谁就得先开口。但开口不能干巴巴说‘对不起’,得用暗号——比如问‘晚上吃炸酱面不?’‘你那降压药放哪儿了?’”王婶儿说着,朝厨房喊:“死老头子,今儿早上煮的粥咸淡正好吧?”张叔在里面闷声回:“咸啥咸,跟没放盐似的!”——得,还在为早上煮粥的事闹别扭呢。
王婶儿说,张叔认怂的暗号永远是“炸酱面”。“只要他蹭到我跟前,磨磨蹭蹭问‘晚上吃炸酱面不?我去买葱’,我就知道这老头服软了。其实有时候是我错,但我脸皮薄,不好意思先开口,就会把炸酱炸得特别香,香味飘到他鼻子里,他就懂了。”
有回真闹大了,张叔气得住去儿子家。头两天王婶儿还硬撑着,第三天半夜,手机突然亮了,是张叔发来的消息:“你家蒜放哪儿了?我想煮碗面。”王婶儿对着手机又哭又笑,回他:“蠢货!蒜在冰箱最上面那层,面条在冷冻层左边,别拿错成饺子了!”结果没过半小时,门响了,张叔抱着一捆烂唧唧的速冻面条站在门口——原来他在楼下转悠了三小时,想等王婶儿主动开门,结果把面条都捂化了。“那天晚上我俩吃的炸酱面,面条黏糊糊的,酱也放多了,可吃得比啥都香。”
第三条:摔门可以,但得摔完自己捡回来
“人在气头上,哪能一点不发泄?所以公约允许摔门,但有个条件——摔完必须自己修。这些年你张叔修过七次门轴,我补过三回门漆,光买零件就花了不少钱。”王婶儿笑着说,现在他俩吵架都有经验了,摔门只摔卧室门,不摔大门——“大门贵,修起来麻烦,卧室门便宜,坏了不心疼。”
最逗的是去年冬天,张叔因为王婶儿把他的老花镜藏起来(其实是王婶儿收拾桌子时放到抽屉里了),气得“砰”地摔了卧室门。结果没过五分钟,就听见他在门外“咚咚”敲门:“老婆子,开门!钥匙掉门里了!”王婶儿在门里憋着笑,故意问:“你不是有骨气摔门吗?自己想办法!”又过了五分钟,门外没动静了,王婶儿开门一看,张叔蹲在地上,手里举着个断成两截的钥匙:“那啥……我想撬锁,结果把钥匙弄断了。要不……咱修锁吧?狗窝也得有门不是?”最后俩人一起找修锁师傅,师傅来的时候还说:“老两口吵架还这么有劲儿,真好。”
现在他俩吵架还有个习惯——先开窗通风。“因为摔门容易把纱窗震坏,修纱窗比修门便宜,省下来的钱能买两斤排骨。”王婶儿说这话时,张叔在旁边点头:“没错,上周刚换了纱窗,才花了二十块。”
第四条:吵到后半场必须换频道
“这条是我发明的!俩人为一件事吵半小时还没结果,再吵下去就得伤筋动骨,不如换个话题。我通常会突然问‘《新闻联播》那男主播是不是瘦了?’‘楼下李姐的广场舞队是不是换音乐了?’”王婶儿说,这招百试百灵。
有回他俩为孙子该学钢琴还是围棋吵到快掀桌子。王婶儿想让孙子学钢琴,说“弹钢琴显文雅”;张叔想让孙子学围棋,说“下围棋能动脑子”。吵到最后,王婶儿突然指着电视里的电视剧:“哎?这女演员的双眼皮是不是拉宽了?前两年看她演配角时还不是这样。”张叔愣了两秒,凑过去认真看:“还真不如《还珠格格》那时候自然,现在的明星咋都爱折腾脸?”俩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从明星整容聊到隔壁老王的孙子考上大学,早忘了刚开始吵啥。最后孙子既学了钢琴也学了围棋——因为老两口合伙忽悠儿子:“钢琴开发右脑,围棋开发左脑,都学才聪明,钱不够我们出一半。”其实他俩是怕孙子只学一样,以后吵架没话题。
第五条:每年结婚纪念日重抄公约
“每回抄公约都像照镜子,看着当年咬牙切齿写的‘再理他我就是狗’,现在变成‘别气坏身子,医保卡余额不多了’,就觉得好笑又心酸。”王婶儿从铁盒子里拿出一沓纸,都是这些年抄的公约,有的纸泛黄,有的纸还很新。“你张叔写字丑,但每年都要自己抄,说‘亲手写的才有诚意’。”
去年金婚纪念日,家里来了不少亲戚,吃完晚饭,张叔突然拿出张红纸,说要加一条公约。大家凑过去看,他写的是:“下辈子还找王桂兰吵,但得让我赢一回。”王婶儿看了,拿起红笔在后面补了句:“想得美!下辈子我当男的,你当女的,我让你天天洗碗!”亲戚们都笑,儿子说:“爸妈,你们这哪是吵架,是秀恩爱呢。”
我临走时,老两口又在为“西瓜该不该撒盐”争。张叔说撒盐甜,王婶儿说撒盐怪。但这次我看见,张叔一边吵,一边自然地把王婶儿的药盒放进她的手提袋里——王婶儿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降压药;王婶儿反驳时,顺手把张叔歪了的衣领翻正,还拍了拍他肩上的头皮屑。
其实婚姻哪有不吵架的?就像王婶儿说的:“日子过久了,就像鞋子穿久了,难免磨脚。但只要有规矩,知道疼了就停下来揉一揉,别硬撑着走,就能一直走下去。”那张皱巴巴的公约最下面,有一行小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我们吵架,不是因为不爱,是因为我们还在乎同一个家。”
来源:木老二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