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党那帮子在大陆又吃又拿一副道貌岸然的家伙,对于四一二一直避而不谈,从不愿意直面他们先辈犯下的罪孽。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该事件甚少被详细道来,因此大家对于该事件对我中华历史进程的影响不甚了了。
台湾的著名网红馆长近期在台湾的直播中居然谈及了四一二,这还真是令人有些惊喜。
果然啊,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国民党那帮子在大陆又吃又拿一副道貌岸然的家伙,对于四一二一直避而不谈,从不愿意直面他们先辈犯下的罪孽。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该事件甚少被详细道来,因此大家对于该事件对我中华历史进程的影响不甚了了。
码字的就来数一数该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吧。
结束军阀割据被推迟二十年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廷镇压下去,但是清朝也不是赢家。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将清王朝的军队主力一扫而光,清廷不得不依赖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这些汉族团练武装来维持统治了。尤其是李鸿章的淮军其后更是升格为了国家正规军,成为了北洋军的前身。
1870年天津教案后湘军入天津,是为北洋军的肇始
而湘军、淮军无不派系林立,这些手握兵权的汉军将领、官吏对清廷阳奉阴违,清廷由此失去了对中国南方各省的绝对控制权,为其后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其后清廷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清末在各省大练新军,结果这些新军反而成为了清朝的埋葬者。而清朝练新军的举措,也进一步助推了各地割据武力的成长。
随着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各地割据势力失去了压制随之兴起,中国大地陷入到了军阀混战中。
1926年国共合作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伐军摧垮了吴佩孚的主力部队占领武汉,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部队攻取南京、上海。
此时形势一片大好,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都与广州国民政府合作,北洋系就只剩下张作霖的奉系还有一战之力了。奉军战力比之吴、孙两部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以国民革命军的战力一年时间足以将其扫平了。
也就是说到了1928年时,中国最主要的人口、经济区都将基本握于民国政府之手,其余各地传旨便可定,如有不服大军直接碾平,中国结束自太平天国以来的割据局面完成统一指日可待了。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军事集团却在这时发动了四一二叛乱,中国大地重归一统的进程就此被打断。一直要到1950年才得以寰宇一清,军阀割据的局面就这样推迟了20余年才被终结。
未能迅速完成统一,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之所以那般迅速,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坐视日寇肆虐毫无作为是关键因素之一。
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蒋介石满心盘算的却是怎么才能借日寇的手,削弱东北军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所以其后的数年间,其拒不援助东北义勇军,对山海关抗战、长城抗战等都消极对待,更是与日寇签订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借机彻底剥夺了东北军的地盘。
东北军这个内忧倒是被除掉了,但是外患日本侵略者却越过长城屯兵华北腹地,兵锋直指京津冀察鲁,此时离全面抗战爆发只差一个失踪的日本小兵了。
统一被推迟的二十余年间,多少手足同胞遇难啊。
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推迟了二十余年
就在四一二发生的第二年的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而紧接着的1929年席卷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爆发了。
苏联利用大萧条期间资本主义各国白菜价甩卖生产线的机会,大量引进西方生产线和工程师。
1931年-1936年,仅仅只用了不到六年时间,苏联便实现了重工业的现代化,成为了一个深度工业化的国家。苏联的工业规模从原来的世界第五、欧洲第四,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同一时期的日本、德国也趁着这个时机大量廉价购入设备充实自己的工业产能,两国的军工制造能力迅速上升,成为了它们后来发动世界大战的底气所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占据了东三省后,它大力投入资源在东三省发展采矿、冶炼等重工业,妄图将东三省打造成为它以后征服世界的工业基地。到1936年时,东三省的工业产值已经占到了中国当时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还多,而重工业更是占到了全国的六成以上(比之九一八前占比翻了一倍)!
短短数年时间里,日本侵略者便将都东北建成了其南下侵略中国的基地。
可以想见,如果1928年时我们能完成基本的统一,以我中华的资源丰盛,我们在1929年时可以引进多少西方生产线。
只需几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实现初步的工业化了!
但是由于四一二政变发生,中华大地陷入到了新军阀混战中。而混战中胜出的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民国政府其买办性质决定了,其必然遵循‘造不如买’的军事发展原则。
南京民国政府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发展工业,30年代苏联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也为南京民国政府所知悉,因此蒋介石也对苏联的‘五年发展计划’来了兴趣。
所以1935年时,蒋介石授意组建了负责统筹全国工业发展的民国版国资委——国家资源委员会。
国家资源委员会在成立后向蒋介石上交了一个五年工业发展计划,该计划很符合当时民国军阀割据、日本步步进逼的国情特色——这个计划不是一个全国性的计划,只是计划在南京民国政府能控制得了的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四省发展重工业,将湖南打造成一个出产钢铁、重型机械、无线电和电气设备的内地工业基地,其它三省则建成为与之配套的矿业基地。
1936年国家资源委员会向老蒋申请的第一期投资为2.7亿法币(当时100法币能买两头牛),然而老蒋仅仅才拨付了3000万便遇到了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该计划就此不得不停止。
而这个国家资源委员会的效率,也和南京民国政府其它机构一样效率令人摇头。
拿到钱的国家资源委员会向老蒋报备了十八个项目,但是在七七事变前,该委员会仅仅完成了三个新厂的投建工作。而且这些所谓的新厂还全都是国家资源委员会以国家权力,巧取豪夺的当地民间资本所建的工厂。国家资源委员会将这些夺来的工厂改头换面一番,便拿来作为政绩向老蒋邀功请赏了。
现在大家大多都已经不清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怎么敛财的了,这个国家资源委员会就是他们最为重要的敛财工具之一。
由于在全面抗战前,通过国家资源委员会找到了一个迅速敛财的方法,于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国家资源委员会成为了四大家族的白手套。它凭借公权力强夺民间资本的工厂、仓库以及办公场地,是为四大家族得以垄断全国工业生产的最重要帮凶。
唉,如此腐败无能,抗战焉能打得不艰难?
如果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开启工业化,有岂会有全面抗战的爆发?
国民党就此沉沦
国共刚刚合作时的国民党并非一个现代政党,因为它没有现代政党必需的基层组织。
当时的中国农村在地主乡绅的控制下,城镇的居民区则是被青帮这类的封建道门组织所掌控。而且无论城乡都盗匪横行,因此下到基层当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国民党草创时着力拉社会名人加入,这些功成名就者怎么肯放下身段不顾危险地下到基层去搞基层组织。何况他们不少都出身地主和道门,给国民党建基层组织不就是挖自己的墙角吗?
直到国共合作开始后,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为首的左派才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招募进步青年前往城乡基层,在各地创立国民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各地基层组织的建立,这时的国民党终于才成为了一个现代政党。
这些国民党基层组织的创立,削弱乃至剥夺了地主(代表为各地大小军阀)和道门(代表为杜月笙为首的青帮)对城乡平民的控制,因此他们对这些国民党基层组织恨之入骨。
蒋介石为首的军事集团成为了国民党右派的共主后,国民党中的地主和道门势力纷纷集结到了该集团麾下。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叛乱中,这些地主和道门势力格外积极,他们捏造罪名大肆屠戮国民党的基层组织成员,而蒋介石为首的右派集团为了能打压左派势力对此选择了视而不见,任由自己的本党成员被地主和道门屠戮!
根据事后统计的结果,四一二叛乱中最大的遇害者群体正是国民党左派基层青年们。
四一二后国民党在南方的基层组织基本上被一扫而光,南京国民政府又回到了皇权不下乡的封建时代。四一二也让全国有志青年看清了国民党右派的面目纷纷与之保持距离,在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后,这些青年们纷纷选择了加入其行列。
四一二是一场国民党右派自甘堕落地叛乱,虽然叛乱者一时之间窃据了大位,但是其落后的一面彻底暴露在了全国人民的眼中。
为国为民者纷纷避之不及,心怀邪念者却纷纷涌入,曾经代表中国进步势力的代表国民党彻底沉沦为了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买办政党,从此国民党成为了阻碍中华民族前进步伐最大的绊脚石。而国民党的彻底沉沦也揭示了,资本主义革命在中华大地上是行不通的。
因此四一二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的一曲挽歌,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阶段。
被四一二扫光了基层组织的国民党貌似强大却毫无根基,因此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交战双方在后方动员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国军在每一场战役中都是在与人民较量。
所以解放战争,国民党岂能不输。
青年代表着未来,一个政党失去青年的支持也就失去了未来,因此四一二后国民党本身也就没有未来可言了。而令人摇头的是,今天的国民党居然在台湾岛上都无法吸引年轻人支持它,还真是一脉相承的烂啊。
四一二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止这三点,但是限于篇幅有限,就只列举这三个要点吧。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笑香风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