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砸13亿领投Mistral,欧洲押注AI自救,能摆脱美国依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3:39 1

摘要:最近欧洲创投圈出了个大新闻,光刻机巨头ASML掏出13亿欧元,重仓了本土AI独角兽MistralAI。

最近欧洲创投圈出了个大新闻,光刻机巨头ASML掏出13亿欧元,重仓了本土AI独角兽MistralAI。

要知道整个融资才17亿,ASML一家就占了快八成,还拿到了11%的股权,把Mistral的估值抬到了117亿欧元,这可是欧洲至今为止最值钱的AI公司,仅次于美国那几家巨头。

消息一出来,欧洲媒体直接嗨了,法国负责数字事务的副部长都出来喊话:“欧洲的科技主权就靠你们了!”

雅虎更是直接点题,说这是欧洲在“摆脱美国技术控制”。

听着挺热血,但老欧洲搞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不可能光靠喊口号砸钱,这里头的门道得掰开了说。

1

咱先捋捋欧洲创投圈的底子,不然没法理解这事儿的分量。

前两年欧洲还闹过一阵“学996”的热潮,顶级投资人比如20VC的哈里,直接放狠话:“想做百亿市值公司还朝九晚五,纯属自欺欺人。

这话听着冲,但背后是欧洲的尴尬,在AI时代,欧洲确实掉队了。

2023年全球AI风投,美国拿了680亿,中国150亿,欧洲才80亿;2024年欧洲好不容易涨到110亿,可美国依旧有470亿,差距没缩小多少。

更要命的是,欧洲创投圈整体不景气,全年风投事件才刚过4000起,是2015年以来最低。

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都忍不住吐槽:“科技本该是欧洲的支柱,现在成了最短板,这绝不是巧合。”

就在这节骨眼上,Mistral的融资来了,还拉上了ASML。

要知道ASML可不是普通投资人,它是全球光刻机领域的“独苗”,7纳米以下制程的光刻机,全世界就它能造,连台积电、三星都得看它脸色。

这么个硬核企业,为啥突然跨界投AI?

按双方的官方说法,是想一起“挖掘工业制造的价值”。Mistral说拿了钱要搞“定制化AI解决方案”,帮工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ASML则说,Mistral能帮自己优化产品,还能改善内部运营。

这话听着没毛病,但经不起细琢磨。

首先得说Mistral的真实水平。

阿姆斯特丹大学刚出的报告显示,Mistral在全球大模型市场的份额才2%,2025年初就被DeepSeek和OpenAI甩开了。

而且它的营收特别单一,全靠几个大客户签的“三五年、上亿元”大合同,能不能持续还不好说。

更有意思的是,今年7月就有消息说Mistral要融资,当时传的投资方是阿布扎比的基金,还说可能被苹果收购,当时说的是要把钱投到聊天机器人上,跟现在“聚焦工业”的说法完全不一样。

还有人扒出Mistral的联合创始人塞德里克,以前是马克龙政府里管数字事务的国务秘书,这背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它的高估值是不是沾了“政治正确”的光?

马克龙

毕竟欧洲太需要一个能拿出手的AI公司了。

那ASML到底图啥?总不能真为了“欧洲科技主权”情怀买单吧?其实往ASML的主业上一想,就明白个七七八八了。

ASML的光刻机是真金白银的“技术怪物”,一台EUV光刻机有10万多个部件,维护一次要几百个工程师协同,成本高到吓人。而AI刚好能帮它解决这些麻烦。

比如光刻机的控制软件,要是能靠AI优化代码,响应速度能提不少;

还有光刻胶的缺陷问题,现在2纳米制程要求缺陷率降到0.01个/平方厘米以下,AI能通过分析数据提前预判缺陷,把良率提上去。

ASML之前跟台积电合作试过类似的技术,台积电3纳米晶圆的良率直接从75%涨到了82%,这对芯片厂来说,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良率,都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更关键的是,ASML也有自己的“危机感”。

美国对半导体的管制越来越严,之前要求ASML光刻机里的美国部件占比从55%提到65%,再这么下去,ASML的技术自主权都要受影响。

ASML光刻机

要是能跟Mistral绑定,搞出“光刻机+AI”的闭环,就能减少对美国GPU和OpenAI模型的依赖,比如Mistral跟英伟达合作的AI云平台,已经能满足ASML70%的算力需求,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欧洲创投圈也确实想借这事儿“弯道超车”。

之前欧洲也想跟中美拼大模型,结果发现烧不起钱,现在终于换了思路,不搞通用大模型了,专攻垂直领域的AI应用。

比如医疗健康,截至2025年8月,欧洲在医疗AI上的投资已经有21亿,超过了去年全年,英国的IsomorphicLabs拿了6亿,瑞典的NekoHealth拿了2.6亿,都是帮着搞药物研发、医疗扫描的。

投资人也不傻,跟他们聊就知道,现在都觉得“搞垂直应用门槛低,不用太多数据和人,成本少还能快速看到效果”,不像大模型,烧几十亿可能都没水花。

德拉吉还建议,把欧盟的“地平线计划”预算翻番到2000亿,专门砸AI和半导体,甚至要建“AI工厂”训练模型,态度很积极。

3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的坑也不少。最头疼的就是“留不住人”,2008到2021年欧洲诞生了147家独角兽,结果40家把总部迁到了美国,毕竟美国的市场、资本、人才环境都更好。

就像当年美国靠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用30年建了现在的市场秩序,这种历史惯性,不是砸2000亿就能扭转的。

而且Mistral能不能真帮上ASML,还得打个问号。

Mistral之前的案例大多在金融领域,比如帮德意志银行做贷款审批,没怎么碰过半导体制造,真要落地到光刻机上,技术能不能适配、效果好不好,都是未知数。

万一搞砸了,ASML这13亿可能就打水漂了。

总的来说,ASML投Mistral,既有“帮欧洲争口气”的意思,更有自己的商业算计,用AI保住光刻机的龙头地位,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对欧洲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抱团自救”,但能不能成,不看喊了多少“主权”口号,得看Mistral能不能把技术真正用到工业里,看欧洲能不能留住那些想跑的企业和人才。

毕竟在科技圈,从来都是“实力说话”,不是“情怀买单”。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