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纬37°的山东乳山海域,每一颗饱满肥美的牡蛎都承载着海洋的馈赠,也镌刻着单春慧的奋斗印记。这位1984年出生的渔家女儿,曾是穿梭于写字楼的都市金领,却在2017年毅然返乡,以乳山牡蛎为起点,创办“蚝丫丫”品牌,用十年光阴将“小牡蛎”打造成富民大产业。如今,
在北纬37°的山东乳山海域,每一颗饱满肥美的牡蛎都承载着海洋的馈赠,也镌刻着单春慧的奋斗印记。这位1984年出生的渔家女儿,曾是穿梭于写字楼的都市金领,却在2017年毅然返乡,以乳山牡蛎为起点,创办“蚝丫丫”品牌,用十年光阴将“小牡蛎”打造成富民大产业。如今,她成为带动乡邻致富、守护地域品牌的“牡蛎女王”,在蔚蓝海岸书写了一段巾帼创业传奇。
返乡:从写字楼到小渔村的勇气抉择
单春慧的创业初心,始终系于家乡那片湛蓝的大海。大学毕业后,她凭借勤奋与能力跻身城市白领行列,身着笔挺职业装穿梭于写字楼间,与数据报告为伴,过着众人艳羡的稳定生活。但繁华都市的喧嚣从未磨灭她对渔村的牵挂,家乡牡蛎的鲜甜滋味始终萦绕心头,成为难以割舍的乡愁。
2016年春节返乡,恰逢牡蛎丰收旺季,单春慧随手将家人捕捞的牡蛎照片发至朋友圈,没想到竟接到数百斤的订单。这意外的收获让她敏锐捕捉到商机:“乳山牡蛎品质这么好,只是缺少有效的推广渠道。如果能把家乡的好东西推向全国,岂不是既能实现价值,又能回报家乡?”这个念头如种子般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2017年早春,当多数人还在规划都市生涯时,单春慧做出了一个震惊亲友的决定:辞去高薪工作,回到乳山渔村创业。“放着好好的白领不当,偏要回村摸泥巴。”家人的强烈反对、邻里的质疑不解,如潮水般涌来。但她深知,自己的梦想不在冰冷的写字楼,而在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家乡海域。“作为乳山人,把家乡的牡蛎品牌做起来,是责任,更是使命。”带着这份信念,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乡创业路。
筑基:用品质筑牢品牌根基
创业之路从不是坦途,尤其对涉足农产品领域的女性创业者而言,更是布满荆棘。单春慧深知,农产品创业的核心是品质,而乳山牡蛎的金字招牌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摸清牡蛎产业的全链条,她从零开始,把自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渔家人”。
天未亮便随渔民出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学习辨别优质养殖区、操作捕捞工具;上岸后钻进养殖塘,向老渔民请教育苗的门道;深夜在灯下查阅资料,研究牡蛎生长的水文环境与品质关联。从找货源、筛选苗种,到清洗、分拣、包装、发货,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更好。为了保证品质,她跑遍乳山二三百家养殖户,最终只选定十几家作为合作伙伴,坚守“外形漂亮、肉质肥美、乳山本地”的硬性标准,甚至提出“非九成肥不上市”的严苛要求。
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想象。2018年初冬,一场寒潮突袭乳山,加工厂的水管全部冻裂,无法清洗牡蛎,订单无法按时发出,库存牡蛎大批冻死,客户的催单信息不断传来。巨大的压力让这位坚强的女性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整晚,但第二天清晨,她依然准时出现在车间,带领工人破冰取水,逐个联系客户说明情况。“那段日子虽然苦,但让我明白,品质和诚信是品牌的生命线。”正是这份坚守,为“蚝丫丫”赢得了第一批忠实客户。
资金短缺是另一个难题。2017年10月,单春慧尝试在网络发布众筹意愿,没想到得到了天南海北70多位伙伴的响应。“原来有这么多人关注农业、愿意反哺农村。”这份支持给了她莫大的信心,也让她筹得64万元启动资金,为品牌创立奠定了基础。
破局:以创新打开全国市场
“好酒也怕巷子深”,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单春慧将目光投向了营销创新。她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是推广乳山牡蛎的桥梁,于是为自己的产品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蚝丫丫”,既贴合牡蛎的“蚝”元素,又带着渔家女儿的质朴亲切感。
品牌创立之初,她便组建了微信、淘宝运营团队,每天拍摄牡蛎捕捞、加工的短视频和照片,通过朋友圈、店铺页面实时展示产品状态。短短10秒的开箱视频、现场撬开牡蛎的特写镜头,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乳山牡蛎的新鲜肥美,订单随之源源不断地涌来。尝到网络营销的甜头后,她又紧跟趋势,组建抖音、快手直播团队,每天通过生吃展示、烹饪教学等形式与网友互动,直播间里“肥嘟嘟的小胖子”成了乳山牡蛎的代名词。
随着线上渠道的打开,“蚝丫丫”的销量飞速增长,旺季时每天走货量达到3万至5万斤,其中50%的订单来自网络平台,客户遍布北上广、京津冀等大城市。线上的火爆很快引起线下渠道的关注,单春慧顺势而为,与永辉、盒马、沃尔玛等知名商超建立稳定合作,让“蚝丫丫”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2019年,“蚝丫丫”成功入选“乳山牡蛎十佳品牌”,单春慧在牡蛎文化节上激动地说:“这是对团队最大的鼓舞,我们要努力为乳山牡蛎代言!”
2024年,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的单春慧仍在寻求突破。她主动参加品牌成长营,学习组织架构优化、客户细分管理等专业知识,将业务流程系统化、精细化。“以前凭经验做事,现在学会了用数据说话,这对品牌升级太重要了。”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让“蚝丫丫”始终保持着市场竞争力。当有人出价1500万元收购品牌时,单春慧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蚝丫丫是乳山的品牌,我要带着它走出国门。”
反哺:用责任书写振兴答卷
“我的成功离不开家乡的养育,带动乡邻致富是我应尽的责任。”这是单春慧常说的话,也是她始终践行的承诺。随着“蚝丫丫”的发展壮大,她牵头成立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让曾经只能靠打鱼为生的村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这些就业岗位有效盘活了渔村的闲置劳动力。除了提供就业,单春慧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带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拿起手机做直播、拓销路,让更多人搭上了“互联网+渔业”的快车。
致富不忘乡邻,她每年都会拿出善款,带着米面粮油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份质朴的情怀,让她与家乡的联系愈发紧密。她将个人发展与产业振兴紧密结合,积极投身“蛎”信乳山·界别同心汇创建工作,为乳山牡蛎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乳山牡蛎的品牌价值已突破193.85亿元,这背后离不开单春慧这样的守护者。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产业的发展需要良性竞争与共同守护。“我希望‘蚝丫丫’能与行业伙伴一起,把乳山牡蛎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展望:向深蓝产业无限延伸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单春慧并未停下脚步。她清楚地认识到,初级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有限,要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向精深加工领域进军。为此,她带领团队开启了牡蛎产业的“二次创业”,围绕牡蛎的全价值链挖掘潜力。
在她的规划中,“蚝丫丫”的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继续深耕精品生鲜市场,通过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分拣,满足高端消费需求;二是发力精深加工,研发牡蛎肽、牡蛎营养液等健康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牡蛎壳工艺品、环保材料等,实现“吃干榨尽”的绿色发展模式。
2025年郑州餐博会上,单春慧带着“蚝丫丫”亮相中原市场,现场展示可生食的乳山牡蛎,吸引了江西、杭州、河北等地的展商关注。她自信地向众人介绍:“我们有自己的养殖海区和加工厂,全年都能供应肥美的牡蛎,从一两重的小规格到一斤重的大个头,应有尽有。”这份底气,来自对品质的坚守,更来自对产业的深耕。
从都市白领到“蚝丫丫”创始人,单春慧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身份的蜕变,也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力量。多项荣誉加身,她却始终保持着渔家女儿的质朴与谦逊。
“未来,我想带着乳山牡蛎走出国门,让世界尝到北纬37°的海洋馈赠。”站在乳山的蔚蓝海岸,单春慧的目光坚定而遥远。在她的身后,是“蚝丫丫”日益壮大的品牌影响力,是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幸福笑容,更是乳山牡蛎产业向深蓝迈进的坚实步伐。这位与牡蛎共生的渔家女儿,正用初心与坚守,书写着属于“蚝丫丫”的下一个传奇。(刘家东)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