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3:22 1

摘要:避雷器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续流幅值的一种过电压保护设备,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设备的过电压保护。避雷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伏安待性,当系统出现过电压时,

避雷器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续流幅值的一种过电压保护设备,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设备的过电压保护。避雷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伏安待性,当系统出现过电压时,避雷器呈现低电阻,吸收过电压能量,使被保护电器设备上的过电压限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护了电气设备绝缘免遭过电压的损坏。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电压下,避雷器呈现高电阻,仅有微安级的泄漏电流流过避雷器,起到与系统绝缘的作用。

避雷器的上游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化工材料(氧化锌、氧化钴、氧化铋)、绝缘器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电阻片)和元器件(断路器、辅助开关)等供应商。中游主要为避雷器的生产制造。行业与下游轨道交通、电力电网行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19世纪70至80年代,棒型放点间隙和熔丝便开始作为早期的电器组件保护装置得到应用;20世纪30年代,碳化硅限压器在交直流系统发变电设备的保护方面得到迅速发展。此后,随着氧化锌非线性伏安特性的发现,氧化锌压敏电阻被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并于20世纪70年代用于制作氧化锌避雷器,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系统中得到快速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高速动车组、电力机车和电气化铁路领域的快速发展,避雷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2024年全球避雷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2.4亿美元,2019-2024年CAGR约为7.4%。

避雷器在20世纪中期即开始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绝缘材料、具体应用场景的变化而逐步演变出不同类别的产品。由于电力领域是避雷器应用的基础应用市场,行业内企业绝大多数产品均在该领域内竞争,整体竞争较为激烈。目前,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平高东芝、金冠电气、神马电力等。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避雷器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避雷器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避雷器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对避雷器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结合避雷器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是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做出正确经营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避雷器行业概述

第一节 避雷器行业定义

第二节 避雷器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 避雷器行业分类情况

第四节 避雷器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20-2024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

第三节 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 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财务能力分析

第四章 中国避雷器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避雷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2020-2024年我国避雷器行业总产值分析

二、2025-2031年我国避雷器行业总产值预测

第二节 避雷器行业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2020-2024年我国避雷器产量分析

二、2025-2031年我国避雷器产量预测

第三节 避雷器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2020-2024年我国避雷器市场需求分析

二、2025-2031年我国避雷器市场需求预测

第四节 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我国避雷器所属行业出口数据分析

1、避雷器所属行业出口总量分析

2、避雷器所属行业出口金额分析

3、避雷器所属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4、避雷器所属行业出口价格分析

二、我国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口数据分析

1、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口总量分析

2、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口金额分析

3、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4、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口价格分析

三、我国避雷器所属行业进出口数据预测

第五章 避雷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分析

一、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2020-2024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二节 中国避雷器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

第三节 避雷器行业特性分析

第六章 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 2024年中国避雷器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24年中国避雷器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24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24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24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24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24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24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七章 避雷器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内产品2023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 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第三节 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25-2031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章 避雷器及其主要上下游产品

第一节 避雷器上下游分析

一、与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二、上游原材料供应形势分析

三、下游产品解析

第二节 避雷器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行业上游影响及风险分析

二、行业下游风险分析及提示

三、关联行业风险分析及提示

第九章 避雷器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第二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第二节 避雷器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提高避雷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影响避雷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三、提高避雷器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十章 避雷器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北京ABB高压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 青州市力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

第三节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 西安西电避雷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

第五节 抚顺电瓷制造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状况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避雷器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避雷器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避雷器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避雷器模式

三、2025-2031年避雷器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避雷器发展分析

二、未来避雷器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四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三节 未来市场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2025-2031年避雷器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当前避雷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避雷器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避雷器发展方向分析

二、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三、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25-2031年中国避雷器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出口风险分析

二、市场风险分析

三、管理风险分析

四、产品投资风险

第十三章 观点与结论

第一节 避雷器行业营销策略分析及建议

一、避雷器行业营销模式

二、避雷器行业营销策略

第二节 避雷器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避雷器行业经营模式

二、避雷器行业生产模式

第三节 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四节 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重点客户战略管理

四、重点客户管理功能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来源:华经情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